第570页

蒙山军[校对版] wanglong 1915 字 2022-10-20

“你冤枉延冰了。他从来没找过我。”

“除了鲁山,一个都不授。后面的仗还很多,现在授了元帅,将来就没有进步的余地了。”龙谦笑了笑,他可以想见几位重将的心情,《军衔条例》由国防部颁布后,不着急反而不对了。

“现在乱糟糟的,为什么这个时候搞军衔制?方鸣皋和段芝泉都担心会增加一大笔开支。”

“当然要增加军官们的待遇。你想啊,本来大家就对我重用一大批降将降人有意见,他们的意见也不是没有道理,这种情况下当然要安抚下军队。越之先生,你记住吧,我们依靠的终极力量还是军队,国家的富强,也要靠军队打出来。军衔制实行之后,就要着手搞警衔了,你提前谋划一下。这两天我要听国防部的汇报,你到时候列席听一听。”

第二节 军衔

早在1910年初,龙谦便指示已经出任国防部长的王明远牵头研究制定军衔制。

这个机构设在了国防部宣传局,就叫军衔设计小组。以王明远为正,司徒均为副,起初只有七八个人,后来逐渐扩大为近百人。

到去年年底,王明远和司徒均领导的军衔设计小组在收集调研了各国军衔制资料后,参照德国陆军拿出了一个方案,共六级十八档。第一级为元帅级,设计了两档,分别为大元帅、元帅;第二级为将官,四档: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第三级为校官,三档:上校、中校、少校;第四级为尉官,三档:上尉、中尉、少尉;第五级为士官,四档:上士、中士、下士;第六级为兵,两档:上等兵、列兵。

军衔制定小组同时拿出了军衔对应的职务(编制军衔)与评衔标准,这个很重要,没有这个就没法子进行评衔了。

军衔方案中军衔严格对应了职务。一级上将为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各军种司令,军区司令的基本军衔。上将为副总长、军种副司令、军区副司令的基准军衔,中将对应师长,少将对应副师正旅,上校对应副旅正团,中校对应副团级,上尉对应营级,中尉对应连级,少尉和上士对应排长。中士和下士对应班长。

报告上报龙谦后,划掉了大元帅一级,显然这个军衔是给他留的。除掉他,没人当得起这个军衔。但他认为没这个必要了。

龙谦仔细阅审过方案后批了一段话:军衔设立要考虑国防军的现状和发展,还要考虑与外军对等来往的基本原则。似应从严从简为宜。

大约在春节前,龙谦召集了方声远、洪粤诚、王明远、司徒均、商凤春、宋晋国等人开了个会,专题研究了军衔问题。对于方声远坚持设立大元帅的要求,龙谦说,“这个军衔显然是留给我的,但不合适。宪法已经规定总统为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授大元帅给总统就重复了。再说,封建制度被我们反掉了,民主共和制度已初步成型,未来的总统未必是军人出身,为长久计,不要让后人为难吧。”

于是,大元帅一档被去掉了。

去掉大元帅后,元帅无疑是国防军最高军衔,是军人的最高荣誉。对于元帅一档,龙谦谈了自己的看法。第一设置元帅是必要的,但标准应从严,以维护其神圣性。如果国防军搞出几十个元帅,那就不是元帅而是大白菜了。第二是随着国防军的发展,军兵种的日益细分,有没有必要设置军种元帅呢?比如陆军元帅,海军元帅,炮兵元帅,工程兵元帅……如果这样,那么无疑还要设共和国元帅了。这令我很困惑。如果设共和国元帅,那样的话,共和国元帅与大元帅有什么区别呢?另外,他对一级上将的设置也不甚满意,将来在领徽肩章上的区别也麻烦,如果在上将与元帅间需要过渡的话,还不如直接设置大将军衔呢。

对于少将之下直接到上校,龙谦认为美军设准将很有道理,军衔当然应对应军职,但也要考虑资历问题。合理的情况是,每一个职务都应当对应两个军衔,比如团长,可以是上校,也可以是中校。龙谦对于设立军衔的基本思路是低配,因为国防军放在世界范围内看还很弱小,自大就可笑了,现在低配军衔没有坏处。那么,少将军衔主要就留给师职了,旅职军官一些资历老的授准将挺好,将来与外军交往,也沾些便宜,对等交往嘛,准将也是将嘛。所以龙谦认为将级还是设为四级好,有了准将,少、中、上三级的含金量相应升高,一级上将或者大将就不必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