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尔不为此,难道要我去做吗?”慈禧很生气。
光绪无奈,只好找人来写这份荒唐的文件。之所以说它荒唐,是因为在几个重要问题的解释上简直令人啼笑皆非。
第一,必须将大清朝廷抛下臣民逃跑的事情说清楚。文稿的答案是,本来皇帝与太后是不走的,“朕与太后誓欲同殉社稷,以上谢九庙之灵”,但是在7月21日(公历8月15)日,正当皇帝太后哀痛无已之际,数名王公大臣强行将我二人于枪林弹雨中挟持出宫,仓皇西狩。
不是我们丢下京城的百万臣民要逃,而是一帮混蛋手下将我们绑架出来了!
第二个就是绕不过的义和团。罪己诏讲了,朝廷从来就不支持义和团,数次下诏严厉取缔。但下面一帮大大小小的臣子,从自己的私利出发,浑然不将朝廷的谕令当回事,以至于酿成大祸。核心意思,义和团给洋大人们带来了麻烦,不是太后与皇帝的问题,是朝廷那些不遵守命令的臣子们的问题,洋人们想出气,千万别找皇帝与太后,找那些大臣们吧。
慈禧与光绪都没有意识到,一般情况下,臣子的生死确实操纵于最高统治者之手。自董仲舒篡改儒家经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成了例律。但那是一般的情况下,现在朝廷成了丧家犬,能不能过这一关还在两可之间,这样的诏书实实在在寒了臣子们的心。
罪己诏最妙的一段话在后面,“近二十年来,每有一次衅端,必申一番告诫。卧薪尝胆,徒说空言。理财自强,几成习套。事过之后,循情面如故,敷衍公事如故,欺饰朝廷如故。大小臣工,清夜自思,即无拳匪之变,我中国能自强耶?”
问的确实不错,该谁回答呢?而且,通篇就是这句话,还算是言之有物,像是皇帝的口吻。
这句话,怕是百年之后都难以回答。
因为这篇罪己诏,慈禧对光绪的不满又增加了几分。但是局势不容慈禧耍性子,心里不高兴,也得忍着。洋人是支持光绪的,而且态度比较一致。在眼下的情况下,对于光绪的任何一种打击,都可能引发不测的局势。慈禧必须考虑洋人的立场,她能否熬得过眼前这一关,就看洋人是不是准备放过她。
宣化的准备工作比怀来又细致周到了许多,住所豪华了许多,卧具也是簇新的了。而且晚膳竟然上了燕窝,真是难为龙谦和吴永这两个打前站的了。慈禧特意将龙谦叫至自己那一桌,以示恩宠。
这一桌除掉慈禧与光绪,还有三位军机和肃亲王,没有端王和已立为储君的溥儁,表示慈禧对这一对父子的不满。
“龙谦啊,明儿咱们到哪儿?”
“计划下一站到怀安。”龙谦看一眼荣禄,“不知太后是否需要在这里歇息几日。微臣保证我们身后并未缀着追兵。”
“歇息什么!早点到太原早安生。”似乎什么地方触动了慈禧敏感的神经,恢复了些许荣光的慈禧的脸又拉长了。
“退思啊,明日继续走,到怀安歇息。”荣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