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页

其实济尔哈朗早就向皇太极表明了态度,一定要支持豪格的,也就是支持皇太极做出来的决定,相信,如此表态的不止他一人。

皇太极的态度,尽管身在大明京城,但济尔哈朗能够体会到,豪格率领大军,出征草原,对付苏天成和江宁营,这就是非常明确的态度,草原部落对于大清国来说,太重要了,让豪格到草原去,与草原部落的首领熟悉,建立起来不一般的关系,也就是在取得支持,从实际的作战能力来说,这样的征伐,应该是多尔衮领军的。

在大清国掌握满八旗的,才是真正的权贵之中的顶尖者。

皇太极亲自掌管正黄旗和镶黄旗,代善掌握正红旗和镶红旗,多尔衮掌握正白旗,多铎掌握镶白旗,豪格掌握正蓝旗,自己掌握镶蓝旗。

这六个人,是大清国站在最上面的权贵。

豪格出任皇太子,能够直接掌握的,有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力量是不弱的,但正白旗和镶白旗,恐怕不会彻底服从的。

到了这个时候,代善与他济尔哈朗,就是非常关键的人物了。

代善的态度,一定是支持皇太极的,自从正红旗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代善从大明的京城回到沈阳之后,济尔哈朗就感觉到,代善的态度完全变化了,以前那种超脱的态度,不存在了,皇太极对代善的担心,也明显减弱了,皇太极确定豪格为皇太子,代善肯定是赞成,而且是完全支持的,可惜这里面还是有些奥妙,那就是代善的权势,也比不上以前了。

这种情况下,济尔哈朗的态度就显得很是关键了。

济尔哈朗当然是支持皇太极的,从自身的遭遇之中,济尔哈朗有着太多的体会了,大清国顶层的斗争,一样是激烈的,不容小觑的,稍微不注意,也会落得身败名裂,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面,济尔哈朗历来都是能够把握住自己的。

因为时间的紧迫性,到了三月底,济尔哈朗结束了所有的谈判,代表大清国,签署了文书,将文书送到沈阳,等候皇太极签署,自己则开始准备离开了。

等待的过程之中,济尔哈朗已经做好了选择,回到沈阳之后,他会马上表态,表示对皇太极和豪格的支持。

第九百八十七章 朝廷的动态

谈判虽然艰难,但最终签署的协议,还是令朱由检非常的高兴,恢复了建州卫的建制,大清国将不复存在,而且皇太极还将在签署协议之后,亲自到京城来拜见,俯首称臣,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大明已经安稳了,内忧外患都不复存在了。

尽管说谈判的过程之中,遭遇了诸多的波折,但朱由检认为,这一切都是很正常的,皇太极没有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愿意俯首称臣,愿意设立建州卫,就算是很大的进步了,在朱由检的内心深处,是不想过多的杀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