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页

食王传[校对版] 小灰雀 3041 字 2022-10-19

不过两个郡王的话倒是提醒了王况,让他不得不重新的考虑起出海探险的队伍安排来,这一出去就是五六年那么长的时间,船上的生活原本就枯燥乏味,五六年的时间,如果没有个调剂,绝对会把人给压抑到发疯了。

王况不是清道夫,对于什么禁欲什么的是根本不放在心上,在王况看来,男女欢好本就是人的本能,是植根于基因中的物种繁衍这一最基本的需求所触发的,对于这种本质上的需求,堵不是办法,正确的办法应该是疏才对,只有让船上的人生活不至于那么乏味,五六年的时间,就不会那么难捱,后世哥伦布的船队到了后面,当船长的几乎压不住水手的狂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应该是长时间的压抑爆发出来,纪律和地位已经压不住了的原因。

所以,大楼船还得改,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做到每个船员都可以带了家眷上船,一家一个小间,在生产和生活上实行后世的公社那样的制度,生产物资是整个船队共用的,吃和穿上也由船队保证,回来后再来论功行赏。幸好这只是探险,并不是出兵打仗,美洲的印加文明和玛雅文明在后世西方人眼中很强大,但在王况看来,不过是个弹丸小国罢了,印加帝国到了一千年后才达到鼎盛时期,那时候的印加帝国也不过才六百来万人口,只比长安加上洛阳这两地的现在多上那么一点儿。

可现在,还有一千多年呢,所以,这时候,没有任何的力量敢于和拥有八艘大楼船的队伍抗衡。大楼船可容纳三千人,如果改建后,应该是可以达到容纳一千人的地步,只要再加一两艘楼船,再将以前制定的一艘楼船容纳八百人改为容纳五百人,那也不是不可以,用少一点的但是情绪更稳定的人来代替以前计划中的六千多人,可能效果更好,那些军士会因家眷也在船上,更加会视船为家。

如果朝廷不反对自己这么改的话,那么李道翔兄弟倒是有可能随船出海了。

将这个想法和这兄弟俩一说,两兄弟连连拍手称善。

于是野餐便早早的结束,这边一吃完,休息片刻,就拔营回长安了,这个改进工作是刻不容缓,依据王况的估计,眼下应该在东治港已经建好了两艘新楼船,如果抓紧时间的话,等到楼船建好的越多,以后改起来就更加的麻烦。

才刚回到颐政坊,还没进坊门,就见坊街外一辆马车停在自家门口等着,王况一看,心中惊疑:这么快就找上门来了?

再一看,不对,马车是长孙家的,长孙家和武家是不可能走到一块去的,现下的武媚娘对长孙家来说是个潜在威胁,所以应国公要求也不会求到长孙家来,而且,应国公府和建安候府虽然是不同坊区,但也是只有一街之隔,再是摆谱的人,几步路也不至于坐马车前来。

不过,长孙家离建安侯府也是不远,怎么也会坐马车前来,这不符合长孙臭老酸的脾气啊?

第四百七十八章 长孙冲

按臭老酸的脾气,是属于不服老的那种,平日里,能骑马则一定不坐车,除非皇帝发话了,让他坐车,又或者说是生病了,身体虚弱得骑不得马了,这才会改坐马车。而且,臭老酸每次来王况的建安侯府的时候,基本都是步行过来,顶多带上一两个家人护卫跟着。

在这点上,长孙臭老酸倒也算得上是相公中的楷模人物,要是他能将他心胸狭窄的缺点给改了,那么在历史上留下的绝对是褒多过于贬,不过一个人的心性那是从小养成的,到了大了,除非有什么巨变触发,否则很难改变过来,人无完人,王况自己都没办法让自己做到理想中的好人,又哪里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别人呢,其实算起来,长孙臭老酸已经算是个难得的好官了,即识大体,知进退,还编篡了足以流芳百世的《贞观律》。

那辆马车的车夫本是靠在马车边上打盹的,初夏的时节,最使人犯困,而一般当家人的,又要起得比主人早,睡得比主人晚,还整日介里跑上跑下的,就是铁打的汉子,那也是抗不住这初夏傍晚的暖阳照到身上而引起的阵阵疲乏。不过打盹归打盹,耳朵可没闲着,这一听得坊街口传来的嘈杂,那马车夫就一个激灵,往坊街口看了看,随后对着马车里面的说了些什么。

随即,马车上下来一个白净的年轻人,穿着上也没什么出奇之处,不外就是长安这两年流行起来的寻常款式,蓝灰色的幞头,褐色袍服外罩了一件轻纱,是豪门子弟中最常见的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