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处默他们这次就是跟了长安来建安参加大比的队伍来的,对外宣称是说来给长安的厨师们打打气,加加油,其实骨子里还是想看看王况的风头。而秦怀玉原本有职守在身,是不能前来的,不过李老二这次倒挺通人情,一听李大胆说王况要参加大比,几个小公爷都要去看,就干脆的让秦怀玉领了随同徐国绪来建安的差使,一起来了。
徐国绪带来的皇帝口谕大概只有那么两三个意思,一个是图虎他们族人回归的事情就交给建州去办了,说是交给建州办,其实就是推到了王况头上,人员安置,土地的重新分配全都一股脑的丢给王况。
土地好办,唐时的田多的是,一些人口稀少的州,一个劳力就可以分得十几亩的永业田,建州人口是算相对稠密的,一个劳力也可分到五亩的永业田,像那个陈老实家,如果他那十几亩田不是永业田,不能买卖的话,估计在他女儿重病时早就卖了个精光。
如果是以前,一个劳力五亩田还不够填饱的,现在亩产翻番,再加上田埂的充分利用及山石地种上了番薯,像陈老实那样的六口之家,四五亩地就能有余粮了,剩下的就是存起来或者发卖。因此上,这些年建州虽然也是开了不少荒地,但都是算官地,并没分出去,只是租给那些有富余劳力的家庭去种,租粮也不高,不过就是需要承租人尽心的将地养肥这个要求,以便日后人口多了好分出去而已。
所以现在黄良手头上有近千倾的良田可分,也就是说,建州再涌进来十几万的劳力也没什么问题,十几万劳力,那就是几十万的人口,看起来多,但比起后世仅唐兴一县就六七十万人口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而王况和黄良估算过,整个建州的人口就是达到百万,也是毫无压力的,现在建州人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产业分工,许多行业都形成了产业链,比如说饮食业,有种粮的,有种菜的,有养鱼的,也有养鸡鸭的,去年还发生了一件新鲜事,慎家一个连襟,一个小富之家,竟然不再种稻谷了,转而将自己的田圈了起来专门养鸡养鸭,引起建州人一片热议。
第二百七十八章 南语诸岛规划
养殖业还算是新兴产业,从事的人并不算很多,真正形成规模的,就是烧瓷,竹雕,种植经济作物等这些算起来还比较传统,也比较容易被人接受的产业。
比如说建宁的烧瓷业,有人专门从事瓷土的运输,有人专门搞瓷土的买卖,有人专门负责烧造,有人专门负责买卖瓷器,已经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供销一条龙;种辣椒的则有种,收,晒,墨等等分工。
现在建州的近十六万人口中,真正种稻谷的人口,只占了一半,其余的一半,除了部分人种莲子,种栗子等其他作物外,不是从商,就是出去开小食铺,或者说养鱼养鸭等,还有人是专门从事竹器等等的手工业的。
王况得知慎家那个亲戚养鸡养鸭这件事情后,鼓动黄良出台了一个政策,那些从事养殖业的人家,只要能交足了应交的赋税,出够了徭役所要的工,州里就给这些养殖的产出定个最低收入保证,东西卖不出去?没关系,州里给你出面联系解决。实在不行,还有富来商行会以州里给出的最低价收够,这最低价格,虽然不能让你赚钱,但至少,你顶多就是亏了点人力而已。
同时,为了保证大家不一窝蜂的都去从事同一行业,也规定了必须先向当地衙门报备,准备做哪一行,由州里根据先来后到统一安排。现在建州往北的通路已经有三条,也有人学了魏小五在洛阳搞的车马行,在建安干起专门从事运输的行当来,但是马跑得再快,那也不如后世的汽车火车快,许多东西,运不了那么远去,所以,这才需要统筹规划。
十六万不到的人,王况还是感觉到人口的短缺,在他给黄良画出的大馅饼里,种粮食的人不用多,三四成就够,其他的人都要有自己的产业,把建州打造成一个基本上什么物资都不缺,都能自己产出的富裕大州,没资源?那有什么关系,咱建州人有钱,瓷土都可以去外面买,其他资源不能去买么?
李老二让徐国绪带来的第二个口谕,那就和王况没多大的直接关系了,说是朝廷准备在霍米艾米岛上设立一个军(这个军,可不是后世意义上的军,而是一个行政区的名称,可以直接理解为军事管制区),统辖周边岛屿,这个军暂时就还由李业嗣所管,这又是开了一个大唐的先河了,一般地说,军的行政级别比县要略高,比州略低,但将领的级别可不低,通常都是由正五品上以上的将军统领一军之民事,军事。李业嗣以一个中州镇将的身份,本来是不可能还领一军的,现在这个惯例却是被打破了。
至于说图虎族人的安置,也并不难,才一千多号人而已,而据图虎自己说,整个部族里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回归中原的,他们几代十几代人在那,许多人已经住习惯了,也习惯了在海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而这一次,李大胆一路陪同着图虎往返,却是被他打听出了图虎族人想回归的真正原因,原来在图虎所在的那个岛的西边不远处,有一个岛上的土著人极其凶悍,经常袭扰图虎所在的部族,若是一般袭扰倒也罢了,无非就是损失些财货,可那个岛上的人袭扰图虎族人所在的霍米艾米岛,却是为了掳人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