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页

食王传[校对版] 小灰雀 2766 字 2022-10-19

王况并不想杀人,但这个矬子的动作却让他不得不起了杀心,种子可以搜查出来,书可以搜查出来,但是那些记在脑子里的信息,却是搜不出的,王况已经可以肯定,这矬子应该已经掌握了水稻的新耕作方法,还有水车的原理,肯定都被他知道了,引水进城的水车那有兵士把守,但是灌溉用的那十几架可没人把守的,水车原理并不复杂,一看就懂,即便是不懂,哪怕是依葫芦画瓢的做出来,多试验几次就明白了。

甚至于,如果这矬子有心的话,活字印刷术都有可能被探听了去,如果被他们学了去,那么可以想见,倭奴的发展速度将会是超乎寻常的。

所以,那个矬子,只能是永远的消失,决计不能让新技术新方法这么早就流露出去,想永远保守秘密是不可能的,但是能保持越久,对大唐就更为有利。

现在王况都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确实是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里了,因为按照时光旅行理论,只要将过去的历史改变了,那么时间旅行者基本上也会灰飞烟灭,因为他在改变了历史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祖先命运,很有可能,后世就不会有这个人的存在,既然“查无此人”,那只有消失了。

但是王况现在还是活得好好的,并没有因为历史的改变而对自己有什么影响,所以,王况猜测,现在改变了的历史,对自己所在的后世并没影响,那么好吧,既然如此,就痛痛快快的大干一场。

至于说要不要灭了倭奴,这不是王况现在要考虑的问题,倭奴想灭的话,随时随地都可以灭,至少在一千年之内,想把倭奴灭了都是轻而易举的事。而且对谁用兵,这是臭老酸李老二程知节他们那个高度才有资格去考虑的问题,自己一个小小奉议郎和还没到手的县伯身份,是没资格对国事指手画脚的。

当下要做的就是尽快的促成南语岛族的回归,他们回归了,那么他们现在所住的土地也就名正言顺的划归大唐版图,利用这些散布在太平洋上的岛链,就可以逐步的将整个美州蚕食了。

王况曾经看过一篇考证文章,说古人口中的“扶桑”其实指的并不是倭国,因为扶桑人自己亲口说的,扶桑在汉之以东万里外,其实也就差不多是山东半岛到北美洲的距离,因此有人推论说,扶桑其实是北美土著,只不过这个观点鲜少有人支持罢了。

但不管怎么样,扶桑是不是北美洲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唐还有近千年的时间来谋图,时间上很是宽余,只要王家的后人能坚持王况的原则,坚守着王况的理想,时间不是问题,等到大唐境内的人口有富余了,就可以大举对外扩张,想要将北美纳入大唐的版图很难,米国不也曾经是英帝的管辖内么,最后一样是闹了独立,因为远隔重洋万里,交通信息及管理上都没办法抓在中央,人的需求又是各种各样,所以,除非说大唐能很早的拥有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到达的交通工具,否则想要牢牢的控制海外飞地,尤其是那么广袤的土地,很难。

而岛屿则不同,岛屿因其面积小的缘故,守卫力量不足,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觊觎,因此就需要强有力的后台支持,所以,岛屿反而很难脱离出去,这就是王况想要图谋南语诸岛在先的原因,即便是以后美洲大陆有了新兴国家,那么遍布太平洋的大唐属地,也足够对其够成威慑。

王况起了杀心还有个原因,那就是那矬子竟然敢打起了三白的主意,不管三白是谁养的,至少,三白脖子上挂着的银项链和它手上端着盘子,那就表明了它是有家的,有主的,对有主之物想都不想就要抓,说明矬子其本身就是个贪婪成性之人,律法对他而言,就是有如无物,这是在建安,要是在乡下,若是他看见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还难保不会起了谋财害命之心。

而且,三白可是王况的宠物,说宠物还不够,应该说是三白已经是王家的家庭成员之一,王况绝不能容忍其他人对自己的家庭成员起了坏心思。

因此,这矬子,必须要为其心性,为其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

第二百七十四章 王三郎

在王家,除了王况偶尔喝斥三白几句外,其他人是骂都舍不得骂一句的,更别说打了,而且三白也不调皮捣蛋,一直都是乖宝宝的模样,还能时常的帮家里人去拿些轻便的东西。如此乖巧懂事的白猴,看了喜爱都来不及,怎么舍得打骂呢,黄大也是因为看了那矬子的动作,自然也是恨恨不已,王况既然发话说做了他,那就做。

几天后,多了一道堆黄工序的梅菜也蒸晒了出来,和没堆黄的相比,颜色没那么黑,除了香味不足外,还略泛酸,这个口味如果放到西南潮湿的地方去,估计会受欢迎,但并不适合建安人的口味,大家都一致的说还是没堆黄的味道好,因此就定了下来,以后做梅菜干不再堆黄,又省下了一道工序,成本降低不少,堆黄后的梅菜,有近一成的废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