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页

食王传[校对版] 小灰雀 2760 字 2022-10-19

借书的条件并不高,任何人都可以进来读书,不需要任何的凭证,也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只要保证安静,保证不损坏书籍,保证不高声喧哗就行。

公用书馆是在正月尾开放的,早在开放的前几天,林明就将布告贴满了县城各处,因此这一天,还没开门,许多人就等在门外了,甚至有些人是从几十里外起了个大早,冒着严寒赶来的,这些都是平日里几乎没什么书读的寒门士子,家里最多只藏得几本书,大多还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的抄来的,如今有了免费的,大量的书籍可以看,自然是惟恐来得晚了,被人占了先。

也是正月初六,富来客栈重新开门的这一天,来的食客发现,每个人面前都多了个空碟子,伙计们说,这是给客人们盛放骨头用的,这样桌上就能干净些,还说这是小东家说的,把骨头和其他垃圾盛在碟里而不是随意的吐在桌上和地上,那表示你这个人平日里是个懂礼节的人。

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是不大习惯的,但过得几天,常来的就习惯了,渐渐的他们就体会到了好处,首先桌面上干净多了也好看多了,自己在夹菜盛汤什么的时候也不会沾到袍袖上,地上也不会踩起来咯脚了。于是他们便也回家里学着起来,不就是多洗个碗么,总比地上桌上油腻腻的好多了罢?

第一百九十章 活字

正月里,真正让王况高兴的事情是大棚里种的菜竟然可以收获了,因为王况就惦记着吃绿叶菜,所以大棚里只种了菠菜和土白菜两种,一是品种少好照料,二是这两种都很容易种,大家都熟悉,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种菜的人里,除了王况自己的人和程处默的人外,还有李老二的人,所以那些个瓜果类需要授粉的菜蔬,王况一个也没种。

要不是之前失败过一次,早在腊月,就可以收获一次了,那次失败,是因为照料的人没有经验,连续几天,棚内都是密不透风的,导致了菜苗得病,但毕竟都是种植好手,失败一次,竟然被他们找到了原因,第二次种就成功了。

为了探探市场的风向,王况在富来客栈里卖了两天的菠菜,每天只卖十份,但效果并不是太理想,因为建安毕竟处在南方,冬天虽然冷,许多菜种不了,但是菘菜却是能种的,而且土白菜只要照料好了,晚上用稻草盖上免得被霜打到,也是能成活的,所以食客们虽然对每份一吊钱的菠菜充满了好奇心,但真正会点的人实在是太少。

不过王况倒是没有气馁,这大棚在建安或许吃不开,但到长安,到了东都洛阳,那肯定就是不一样了,只是王况有点气愤李老二的耍无赖,非要派了人跟来,把自己的技术学了去,不过好在王况当初也留了一手,这时候可没人知道什么瓜果需要授粉的,李老二派来的人是学会了大棚,但是想种瓜果?没门。

授粉技术王况也不想这么早就传播出去,至少,要在头几年,自己先捞一把再说。而且,如果大棚面积够大,每个大棚里放一窝蜜蜂,就解决了,谁能想到其中的关键呢?若是有人问起大可以说是让蜜蜂采蜜就是。

李老二派来的人跟了回长安的羽林军士回去了,随着回去的还有王况送给长孙皇后的桂花和金桔。因为有上次秦琼当着李老二的面试吃王况送的菜的提醒,王况这次送的紧桔和桂花除了将璃罐封的严严实实并印上火漆外,还放在了将军柜中,将军柜上两把锁,一把羽林军的百人队队长保管,一把则由林家人保管,到了地头移交后,当面验过后再打开。

不管王况怎么说,羽林军士还是坚持要运新鲜的菠菜回长安去,没办法,王况只好给运送的马车外面裹上厚厚的棉毡布,再用了十几个花盆,连土带根的移了十几颗菠菜进去,又反复交代路上要注意的事项,至于说一个多月两个月后,到了长安,还能不能保证成活,那就不是王况的问题了,李老二又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应该能明白这么远的路途,想运青菜无疑是痴人说梦。

羽林军士在回去的时候,还带了王况口述,王冼执笔写的一道菜,说是给长孙皇后常吃,有好处。

说是菜,其实不如说是点心,就是王况小时候得哮喘时常吃的,花生猪肺汤,当然王况写的是花生豚肺汤,这个并不难做,只要把猪肺洗净了,放在一盆冷水中,气管搭在盆外,将盆放到火上慢慢加热,肺里的脏物就会慢慢的从气管中流出,等到猪肺煮熟了,也就基本干净了。

接下来就是花生了,将花生用开水烫过,去掉外面的红衣,只要里面的白仁,再将花生仁和切成片的猪肺一起煮,加一点盐和一点酒就行,其余的什么也不加。

以前王况不敢提出这道菜的时候,那是贵族们基本都不吃豚肉的,后来王况在长安呆了几个月,随着建林酒楼推出的菜式越来越多,而且程处默也经常带了豚脚回去给他老爹啃,慢慢的就开始有官员吃起了豚肉,但这时候,王况也忘了当初要给长孙皇后做花生猪肺汤的想法,回到了建安,又见到了熟悉的场景,这才想了起来,羽林军要回长安,正好给他们带了去,要是李老二恼怒说自己竟然给长孙皇后开出这样的菜来,那也是远在天边,自己不会受到多大的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