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页

“陛下是打算让这些人保留下来吗?”站在刘宏身边的荀彧开了口,作为心中日后帝国的第一宰相头号人选,刘宏一直都对他大力培养,现在他的眼界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人。

“不错,大运河虽然开通,可是朕还有两个大的工程是无论如何也要完成的。”看着身旁的荀彧,刘宏朝众人道,“一个自然是包括西域直道在内的帝国道路系统,还有一个则是帝国的水利系统,而黄河和淮河便是重中之重。”虽然黄河和淮河此时的问题并不算太严重,可是水灾还是时有发生,尤其是关中地区人口稠密以后,黄河必然会发生问题,在刘宏的所知里,西汉末年,黄河便已经时常为祸,后来王莽篡汉,帝国内战,人口大幅减少,再加上光武皇帝迁都雒阳,黄河水患才消失,不过当光武中兴以后,关中地区再次人口增多,水患就再次发生了,直到后来羌人为祸越烈,导致关中人口锐减,才使得黄河水患没有发生,建宁元年以来,尽管黄河没有发生过水灾,可是刘宏还是不敢掉以轻心,不但在黄河上游沿岸没有开垦的土地限制汉人开荒,同时也对放牧的入籍羌人划定了游牧区域。

听到刘宏忽然把问题引向了水利,司马防他们都是有些跟不住他的思维,不过他们都是帝国的精英人物,再加上几年前刘宏就曾经请太学里的学者为他们做过一次详细的解说,分析了地理,气候对帝国经济方面的影响,而且史记里太史公也曾发表过同样的意见,当时他们以为只要在黄河上游推进牧场制,保持水土就可以了。

看着明白过来的司马防等人,刘宏将手里的指挥棒点向了黄河和整个凉州一带道,“朕打算在黄河边上开挖河道,对黄河进行分流,从这里开始,引黄入晋,延长城经过并凉幽三州,最后入海,这样的话不但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以后黄河水患的问题,还可以改变凉州东北部,并州中部,河北以北地区缺水的状况,而且经过河水滋润,流经的地方土地也会变得肥沃,最重要的是他可以改变整个北方的气候环境。”刘宏所说的计划是他当年在大学时研究黄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时,查阅资料所看到一份论文,由于上面治理黄河的观点新颖,引起了他的好奇心,最后拿着这份论文去请教了一下专门学水利的几位学者和教授,而这个论文里提到治理黄淮的计划虽然得到了肯定,不过在当时却是不可能实施的,因为涉及到黄河改道地区的人口太多,由于对这份论文印象比较深刻,所以刘宏在重生以后,就将这份治理黄淮的论文和自己记得其他资料一起抄录了下来,等他登基以后,就将这份论文摘取了大体的纲要以后就交给了太学里的几个水利学者,因为时间跨越了千余年,他不能肯定这份论文所提出的治理方法一定适合,所以才交给太学里的学者去研究,并且出了不少经费让他们亲自去实地考察,他也是在御驾亲征前得到肯定的答复,这个对黄淮流域的改造计划的确可行,不过细节部分却和他那份具体的记录里相差了不少,因此在大运河即将开通,西域的计划也有条不紊地开展的时间,刘宏决定将治理黄淮的工程推上日程,毕竟黄淮水系早一日改造好,就对帝国有莫大的好处。

“至于淮河,其河床并不高,只不过因为河道过窄才导致水灾,所以朕打算,将淮河流经的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练成一片,同时拓宽高邮湖通往长江的河道,这样一来,淮河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在司马防等人惊讶的目光中,刘宏说出了关于淮河的治理,其实在得知那个治理黄淮的后世方案是可行的以后,他就将这个黄淮的提前治理计划和大运河联系在了一起,只要完成这三个大工程,基本就可以杜绝后世的水患问题。

“陛下,这两个工程恐怕哪一个都不下于大运河的规模。”杨彪第一个开了口,虽然他只是略懂水利,也知道天子所说的两个水利计划都和大运河一样,功在千秋,只不过一旦进行黄河的改道分流工程,起码在这工程完工之前,天子是不可能还都长安的。

“虽然规模大了些,不过并不是办不到,只不过这样一来,恐怕十年到十五年内帝国不能再起刀兵。”司马防很快就参照大运河的工程量,做出了估算。

“鲜卑只是强弩之末,西域也不是问题,朕这接下来二十年,也只是希望能为帝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刘宏对司马防的估算做出了回应,他还年轻,再过二十年也正是壮年,对他来说这两个工程要在十年内完成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他不像秦始皇,隋炀帝一样那么急噪,就不会对帝国造成半点影响,想想看隋炀帝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挖通了大运河,而大运河开通的时候,正是隋朝处于国力鼎盛的时期,之后三征高丽失败才是隋朝灭亡的主因,而和秦始皇相比,隋炀帝又算不了什么,秦始皇在统一之后的不到二十年时间里,几乎干了后代皇帝要几代才能干完的事情,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百越,开挖灵渠,修建全国驰道,修骊山墓,建阿房宫,有时候他都不敢想象秦始皇在世的时候是怎么驱使民力完成这些工程的,和他相比,只是修建大运河的隋炀帝根本没法和他比,而他更是不值一提。

听着刘宏的话,一众龙渊的幕僚也都是知道他的主意已定,也就是说帝国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内政建设上去,而黄淮的改造计划便是重点。

“朕要你们留在凉州,关门管黄河改道分流的事情。”看着司马防等人,刘宏说出了他的打算,黄河的改道分流计划最为优先,而这也是他给司马防他们最好的磨练,这个工程涉及到了各个方面,他们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经验,等黄淮的事情完了以后,就是他们摆脱幕僚身份,正式踏入帝国政坛的开始,刘宏希望能将司马防他们培养成精通政务的技术型官僚,可以是水利方面,也可以是经济方面,总之他们必须得学会些具体的东西。

司马防等人听着天子话语里对他们委以重任的意思,都是振奋起来,虽然他们平时帮忙处理政务,算得上位卑权重,那么现在天子让他们独当一面,无疑就是对他们的承认。

黄淮的计划庞大而惊人,绝不能草率行动,所以在大运河开通的三年时间里,被刘宏当做了给司马防他们进行实地考察和进行规划的时间,当然陪同他们一起的还有太学里的学者和专门的水利以及土木方面的太学生,只要他们的计划成熟,他就会下放权限给司马防他们,来进行这个大工程。

司马防他们离去以后,刘宏一个人坐在了椅子中,长长舒了一口气,不得不说他的运气非常好,附身的原汉孝灵帝时代是整个帝国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经历了数百年豪族政治的中华帝国处在了社会变革的关键点上,而他正是凭借着这一系列关键点上的动作扭转了帝国的国运,而这个时代,帝国周边也没有什么强大的外敌,只要把才刚兴盛的鲜卑消灭,他就可以安心地在帝国发展内政,只要实力到了,以后的势力扩张自然水到渠成,想到别的皇帝登基以后大多都是忙着给自己修建陵寝,营建宫室,刘宏就不由感叹不已,他有时候觉得自己这样活着很累,如果不是他知道以后的历史,没有那么沉重的枷锁,说不定他会过得更轻松惬意,不过这样的想法对刘宏来说也只是转瞬即逝而已,他是个喜欢挑战的人,看着自己理想中的宏伟帝国按照自己的意志正在一步一步地实现,他就有一种异常的满足感,足以让他忘了所有的辛苦。

“陛下。”就在刘宏闭目养神的时候,屋外传来了赵云的声音,睁开眼,刘宏深吸了一口气后道,“进来吧?有什么事。”

“陛下,是几家商会前来参拜。”赵云看向天子,沉声答道,作为刘宏身边的贴身侍卫,他负责着天子的日常事务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