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隐的眼神冰冷如刀锋。
慕祐景其实可有可无,留着他本来也不过是为了转移朝臣、士林和百姓的视线。
慕炎回京后,已经大刀阔斧的地提出了几项改革,包括军饷、赋税、恩荫等,虽然也引起了朝中的一些动荡与朝臣的质疑,但是大体上,局势还是可控的。
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有慕祐景在前面折腾,分散了部分朝臣的注意力,让他们拿不准方向,行事难免就会瞻前顾后。
要是少了慕祐景的存在,就等于要把慕炎推到了最前面,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那么,慕炎作为下一任的皇帝,他的任何改革、异动恐怕都会引来极大的反弹,那些个言官、士林,甚至百姓就能一窝蜂地攻讦他。
像现在,不管慕炎提出什么改革,慕祐景一党的人必然要反对,要痛斥,如此一来,反倒让那些言官纠结了,如果附和慕祐景一党,那岂不是表示支持三皇子登基?!
对于那些只想做纯臣直臣以及还在观望形势的官员而言,这就不太对了!
古语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这些朝臣一犹豫,就会错过最佳的时机,反对新政的人自然而然就少了,新政的推行就会顺利许多。
慕炎回京也不过两个多月,军饷和赋税的改革都进展得十分顺利,要是没有慕祐景,多少会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岑隐心绪飞转,尽情地策马奔驰着,目光望着前方碧蓝通透的天空。
这些年来,大盛内忧外患,岌岌可危,在这种特殊时刻,他为了行之有效,一直采取的是一种铁腕政策,说一不二,不给任何人反对的机会。
可是,待到将来除外敌、平内乱后,这片万里江山渐渐稳定下来后,慕炎就不能再走他的旧路,毕竟,治理一个国家,必须有虚怀若谷、敢于纳谏的心胸,总不能谁反对就弄死谁,那就是暴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