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空印处死太多官员,魏国公又出征北方,你也知道三弟和四弟都去随军了,父皇想肃一肃朝野风气。”
“二哥也不至于这样生气吧?”
朱标摇头:“二弟想得到父皇宠爱,他比三弟和四弟年长,北方随军没有他,父皇祭祀也不带他,生气是自然。”
百官不全去,只有朱元璋钦点的官员,以及太子朱标有这个待遇。
朱榑本来也不重视,郭达妃很有远见地对他说,藩国封赐会影响子嗣后代,几代而衰,和几十代而衰,是有区别的。
代王朱桂,分到贫瘠的大同,明中期时,他的子孙就已经家徒四壁了。
而分到富饶封地的朱权,他的子孙吃饱了没事干,还能造一下反。
母妃说的对,我应该重视起来……朱榑在想,要不去给父皇吟一首诗?算了,父皇现在已经不是那个刚从淮西出来的农夫了。
此时京城外,两匹驽马奋蹄直追,身上马膘晃动,蹄下泥土纷飞,由于品轶不够不能走驿道,他们花了近十天才跑到应天。
此时赵立骑在大马上,穿过清凉门时,望着两边进进出出的百姓,竟有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窃喜,他驰骋到午门前,把马缰交给副使。
那禁卫看着他,“有芴牌才能进宫。”
“是喜报,太子和齐王前些日子,差本官改的炉子能炼铁了!还请速速通报陛下!”赵立一甩衣摆,朝皇宫躬身。
那禁卫朝奉天殿跑去,很快,又跑回来请两人进宫。
穿过五龙桥,直达奉天门。
走进奉天殿,终于能看见天子,赵立声音如鲠在喉,可他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
陛下啊,是喜报……
听完之后,朱元璋平静的脸色出现了动摇,转头看向毛骧,但也未相信。
洪武三年,扬州知县兰桢欺瞒朝廷,夸大了开荒的田亩和人丁,朱元璋从那以后,再听到喜报时,就谨慎了许多。
他派了检校,在进贤的冶铁所。
不多时,一个检校大步走进来。
赵立懵了下,这是前些日子冶铁所新来的力役,只是此时穿着检校的官袍。
朱元璋板着脸,冷冷地说道:“蒋瓛,他说的可属实?”
“臣亲眼所见!”
朱元璋这才露出笑意。
赵立和那副使相视一眼,立即明白过来,这是陛下的人。
朱元璋走过来,扶着他们的肩膀:“进贤距应天太远,你们传消息不便,检校能借用驿道,咱才将他们放在进贤,你们是朝廷的功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