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馅饼与中原馅饼是有所不同的,它是以荞麦面制皮,羊和猪肉为馅,采用干烙水烹的方法制成的。成品皮薄金黄、状如小铜锣。
而“蒙古羊杂汤”不是用羊的下水和边角料制汤,而是用的羊心、肝、肚、肠等,材料丰富,在蒙古是招待宾客的主菜。
当然一般人是不可能分辨出来这些细微差别的,但是对虞晚晚来说,一口就能尝出来。
再看手中的筷子,是乌木三镶银筷,这种筷子就是在乌木筷的顶端、中腰和下半截包上银子,故称“三镶”。虽华丽夺目,并不实用。一是分量过重,不如木筷、竹筷轻便;二是过于光滑,遇到光滑的食物就挟不起来,显得无能为力。
一般穷人家用不起,富贵人家平时吃饭也不会用,只是年节时,拿来充门面。
虞晚晚脑子飞快的转,小邓子失踪时,虞晚晚和江泠及陈邳之一起分析过情况。
抓小邓子,证明对方是查出来小邓子是山庄大棚的负责人。是山庄出了奸细或是对方安插了人泄的密。
但对方后来把小邓子放了,一是江泠这边追得紧,对方怕暴露了身份。二是最主要是小邓子只是按照她的指示做事,大棚真正的原理和建造方法,小邓子并不知道。
他们在小邓子身上实在弄不出来东西,才把小邓子扔在京城外的野地里。
这样也降低了江泠的警惕性,以为这事基本上就过去了。
但她是大棚的实际的建造人,知道的人不超过五个,连这次江泠给皇帝上奏章说大棚的事情时,也只说是陈邳之从古书中发现此法的。
那对方是怎么认定她的,还敢冒了这么大风险来抓她?
还有现在对方给她的饭食怎么会是蒙古馅饼,还会用这种筷子呢?
之前,江泠给她列过有能力争抢大棚的各方势力,最主要的有三方。
当今魏景帝是先帝的皇长子,靖安之变,先帝的其他六个儿子都死于战火,只有先帝的两个弟弟既魏景帝的叔叔被封为王,有封地,而且与魏景帝的关系不睦。
除这二方,还有朱皇后的朱家,他们定不能甘心长公主一系抢了这样的泼天大功的。
但是现在看,不是这些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