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饼的生意虽然不如玻璃暴利,但门槛低,也不用担什么风险。
比如玻璃,如果运输途中稍有不慎,就会把东西摔个精光。
别说挣钱了,能保住本儿就不错!
煤饼就轻贱多了,就算摔碎了,照样能卖钱。
而且煤饼的受众很多,还能细水长流,会源源不断给头人们带来财富。
弄出了煤饼,安妮又改良了织机,并引导头人们开办了纺织工坊。
工具改良了,又有了专业的加工作坊,纺织的数量就提升了。
过去,寨子里的织布都是自给自足,稍有剩余,也是拿去城里换钱、换盐巴。
如今,纺织形成了规模,变成了一种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就十分可观了。
若非寨子深处大山,交通不便,他们获得的利润将会更大。
即便如此,头人们驱使着寨民人扛马背,还是将一箱箱的货物,如流水般运送到了县城、州府,甚至是外地。
慢慢的,寨子的机织布竟闯出了名声,俨然成了当地的一张名片。
头人们所获得的利润,更是丰厚到让他们睡着都能笑醒。
可惜,他们寨子太偏远了,若是交通再便利些,他们能把自己的产品(玻璃、煤饼、机织布)卖到州府,卖到全天下。
不知不觉间,头人们对大山没了那种依赖,而是开始有了搬离的想法。
安妮早就知道会有这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