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民富国强

“当时,本官也是这么问的!”范景文脸上神情一变,接着说:

“皇上说了,百姓不能只为了吃食,那是最基本的,就像喘气和呼吸一般,应该是轻而易举的!

皇上说,他要在几年内,将高产的粮食在全国推广,让一亩土地出产千斤粮食,让每家每户都能养上几十只鸡,让每个村子都有养猪场、养羊场!”

郑芝豹两眼一黑,心道:“痴人说梦吧!”

范景文好像看穿了郑芝豹的内心,笑道,“当时,我同你一样,是不信的。可是,当我路过京东平原,看到成片的玉米地时,我就知道,皇上说的是真的!皇上真的能做到!”

“玉米?”

“对。你经常下南洋,应该见过的。皇上从南洋采购了几大船玉米种子,今春都已经种下了,再过半个月,就能收获了。

我曾到农田里细细查数,按一亩地真的有可能出产200斤以上的粮食!”

“什么?200斤?那岂不是比小麦多了三倍!”郑芝豹惊呼。

清代,天气相对于明代稍微回暖,各地麦子亩产量常常是七十斤到、一百斤。就算到了公元1948年,渤海区的小麦亩产也才到一百斤,与明清相比没有什么增涨。

是以范景文报出玉米亩产,着实惊到了郑芝豹。

“不止呢!皇上还说了,等平定了辽东,他会着手建造一个叫做化肥厂的作坊,可以生产肥料,能再提高一倍的亩产!”范景文憧憬道。

“什么是化肥厂?”

“这个本官也不懂,但是皇上既然说了,自然没错的!”回想起天启皇帝发明的新型农具、载具,崇祯皇帝发明的新型武器,范景文对皇家充满信心。

“皇上真可谓是千古一帝啊,怪不得百姓都说皇上是天神下凡。要不是贪官污吏阻挡,我大明何以至此!”郑芝豹颇有些捶胸顿足的感觉。

见这个海盗出身的总兵,竟然如此关心大明国运民生,范景文很是吃惊,在他印象里,他和流寇是一路人。

现在看来,这些丘八和归降匪寇的爱国爱民之心,一点不比朝廷的文官差,不,他们远超那些文官中的败类!

“皇上还说了什么?”郑芝豹听得不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