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正说着话,不远处,传来“杀杀杀”的喊声,崇祯瞬间被这熟悉的声音吸引过去。
见崇祯转头,周樱落也转头看去。
只见1000多步兵手持遂发鸟铳,喊着口号,一齐做着一个类似突刺的动作。
周樱落没见过这么怪异的动作,但对于朱友健来说,确实熟悉的很。
他一拽马缰,催马向那边走去。
周樱落也跟了上去,等走近了些,她便发现,这一队士兵手中的燧发枪和之前见过的不一样。
每个枪头,都安装了一个森寒的匕首。
士兵们的动作,明显是为了训练使用这奇怪的匕首的。
“皇上,为何这些燧发枪这么奇怪?”周樱落自从跟崇祯熟悉后,说话再不拘谨,都是有话就说、有疑就问。
“朕先问你,你可知,建虏骑兵冲刺时,能有多快?”朱友健缓声道。
“民女猜想,很快!”周樱落确实不知道,开玩笑般的随口应付。
“周大将军,你还是自称臣吧!”崇祯开玩笑道,“呵呵,建虏冲刺时,十个呼吸间,就能冲出一百多步。如果我大明士兵隔着80步开枪,在无人阻挡的情况下,建虏十息内就能冲到火器阵地。”
“哦,我懂了,这把匕首,是为了在这种情况下,与建虏肉搏!”周樱落恍然大悟。
“没错。但是它不叫匕首,而叫做刺刀!”崇祯点头说道。
其实,明代本来没有刺刀,世界上最早的刺刀是法国人发明的,但不是卡榫样式,而是把冷兵器塞进枪口。
这种方式并不方便,尤其是影响随机会的射击,更有可能在打斗过程中损伤枪口。
所以朱友健按照自己的经验,结合这个时代的需要和工艺限制,同时参照了岳班的建议,特意设计出来的榫卯式。
平时收在腰间作为短刃防身,上阵肉搏时,就可以快速安装在燧发枪头,增长攻击范围,与敌人展开白刃战。
不仅仅是飞龙军的步兵枪队,跃龙军的骑兵枪队也配备了刺刀。
而以火炮为主的火龙军,也给每个炮兵准备了多种防身的冷兵器,就是为了在敌人突破了外围防卫力量,突进火炮阵地后,炮兵能有自保、甚至反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