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他朗声道:“吴三辅,你既然来了,就随本宫南下吧,等到了长城,即刻折返!”
吴三辅听了,大喜道:“臣遵旨!”
至此,朱慈烺身后又多了一个跟屁虫,三人一路上偶尔说说话,倒也不闷。
朱慈烺看着荒芜的旷野,突然开口说道,“本宫这两三个月,从京师到山海关,从山海关到蒙古东部,走了不少地方。”
黎启武和吴三辅听了,快步跟上,仔细去听。
“本宫见曾到了无数良田,也曾见到很多荒地。
都说百姓没有自己的耕地,因而吃不上饭。为何,不去开荒?就算是百姓愚钝,那些官员为何不组织辖地内的百姓开荒?”朱慈烺颇有些不耻下问的意思。
黎启武是巡抚之子,自小锦衣玉食,哪去过农地,自然不知,听到太子如此问,也很好奇。
吴三辅年纪比朱慈烺这二人大了十岁,又久在辽东军中,曾视察军屯,也跟随士卒开荒,吴家也有大片的私田,所以是知道一些的。
他缓缓说道:“回殿下,即使有荒地可以任由百姓去开垦,但是百姓可承担不起啊!”
朱慈烺疑惑:“为何?在新地上辛勤耕地、播种、除草除虫,等秋收了,不就丰衣足食了!怎么承担不起?”
“殿下,开垦荒地,就得用牛,用犁,用人,用种子,要有活水。可无地百姓本就一贫如洗,根本不具备这些条件,谈何开荒?
他们的现状就是帮地主干农活,地主分点粮食给他们,也是吃了上顿愁下顿。
如若离开地主,空出来一年时间去开垦,没有地主提供的那点粮食,他们就没有了吃的。
难道忍饥挨饿去开垦吗?哪有人能撑过一季,何况还有养家糊口。
吃喝都愁的农民根本迈不过这个门槛,对于他们来说,开垦荒地,提都不敢提,想都不敢想。”
朱慈烺没想到开荒还有这个先决条件,顿时感觉自己想简单了,道:“你继续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