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垕也不懂水利工程,但只是简单的疏通淤塞应该不算太难。在实地考察两天后,王垕给出了两套方案。
第一种还是传统的干式作业,先将河道隔开,排水后用人力将淤泥挖出。王垕只是将流水线作业法书写成书交给夏侯惇使用就让这个传统方法提高了将近两成的效率。
第二种则是王垕带着八百标兵实验了五天才研究出的新方法,这也幸亏王垕的八百标兵中有相当数量的工匠,能够随时实现王垕一些不太夸张的想法。这个方法可以用于水流速度较快的河渠,且不需要隔离河道。
具体方法是将两条小船用木板连在一起成为双体船,再在两船之间的空隙加装一个由木质齿轮带动的巨大扇叶,扇叶沉入水中,连接扇叶的主轴可更换不同长短以适应不同的河床深度。工作时在岸上将连体船用绳索固定,测量好河床深度,下放扇叶,由四个人转动摇把带动齿轮,齿轮再带动扇叶转动将河床底部的泥沙扬起,泥沙自然就跟随水流流动到了下游。
两种方法刚刚交给夏侯惇使用,八百标兵又被派往帮助修缮城内各官员府邸。
这次王垕就要好好研究一下了,毕竟这也关乎他的居住权。
雒阳这几天本就倒春寒,房子还四处漏风,王垕早就想推到重建了。
经过实地考察,王垕带着八百标兵在雒阳城西北的瀍水河畔建造了一座砖窑。
早在周朝,中国就开始大规模应用砖木结构建造房屋。到了秦始皇一统六国,更是大规模烧制砖石用于建造宫殿,传说中的阿房宫就是青砖铺地。
王垕选择在河畔建造砖窑就是因为烧制青砖需要用水冷却。现代大规模使用的红砖是使用风冷的结果,本质上和青砖是同一种东西,但是没有青砖好看。
砖窑由王垕培养的工艺人员管理,王垕和沮授会不时前往检查工作。人手不足可以直接找荀彧要,砖窑工作累,工人主要由隶臣充担。至于八百标兵,则开始在王垕的带领下修缮雒阳城内各官员府邸,从司空府开始。
还是老一套,分工合作、流水线作业、分工段作业,这次王垕还加上了绩效考核,每天工作效率排名前三的工作组可以得到一顿肉食的奖励。肉食的来源则是王垕命人在瀍水上游下的一套渔网,每天能收获大鱼百十斤。
为了能吃到鱼,八百标兵的积极性被全部带动起来。在这个年代,和大头兵谈理想还不如一顿肉来的有效。王垕有很多想法急需实践,但他知道急不得,因为没有大量的人手,没有曹操的授权,他的想法就无法真正实现落地。想要让别人重视,他就需要先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而且完成的要好,要远超这个时代人的固定思维。几个月的行军中他制造的快速浮桥、连环船、冰橇是如此,来到雒阳之后的一夜城、双体船也是如此,这次的房屋修缮也必须如此。
于是王垕拾起了自从高考就扔到脑子中不知哪一块的化学,研究起了简易水泥。还好王垕知道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石灰石和粘土,似乎可能还有矿渣之类的东西,就是配比和制造过程不太清楚。
这时十几年应试教育带来的好处就显露出来了,成系统的记录和对比试验能够大幅度减少研究过程,只过了五天,王垕便研制出了简易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