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红楼(六十五)

不知为何,她听到这样的消息,突然心里头就觉得空空的,鼻子微酸,好似突然有种想要哭的感觉,范婉与贾惜春对视一眼,都忍不住叹了口气。

范婉心知是怎么回事,却不想提点。

贾惜春就当真只以为林黛玉只是单纯的被抢走了小伙伴而感觉有点伤心了。

“娘,快,看我带回来了什么?”

屋子里正安静呢,就听见寿儿从外头跑进来,只见他手里拎着个大盒子,别见他小小的一个人,力气可一点都不小:“大猪头!”

他将食盒往旁边椅子上一方,就给打开了,之间里面是一整个卤好的猪头:“那王屠夫特意给我留的猪头,我做主用一筐红薯换的,又让狼孩的娘给卤了,娘你快吃吃看,可好吃了。”

林黛玉下意识的朝着食盒里看了眼,就看见一双猪眼睛幽幽的盯着自己。

“啊——”

尖叫一声,什么多愁善感,什么泪意翻涌,这会儿都抛诸脑后了,现在林黛玉满脑子都是猪脑壳了。

水涵的信使死了。

而且死的很是蹊跷,书信也没了,包括那颗黑色的煤炭也消失无踪,但是水涵一直没来找她,范婉也不好自告奋勇的说自己有法子传递消息,只好暗中让武师父的人更加严密的监视温府,以及胡杨城内投靠温家的那一派将士。

水涵没有动静,范婉这里的动静却很大。

在红薯的消息传出去之前,范婉就将红薯的事告诉了苏宝珠,让她誊抄书信后交给林如海。

这一次,苏宝珠再没有丝毫的添油加醋,完全照抄了范婉发过来的信,所以语气非常的正式,用词非常的考究,有些词句分开来苏宝珠认识,合起来她竟读不懂了。

她内心不由有些失落的敲范婉:“你如今居然进步这么多,我都看不懂了。”

范婉正忙着推广自己的红薯,听到苏宝珠这话,顿时说道:“你要是想学,日后有空了我教你。”

苏宝珠:“……”

大可不必!

她只是单纯的想撒撒娇而已。

连忙转移话题:“那个,你叫林如海把这信递过去,皇帝不得把功劳记他身上?”

范婉:“你没看到最后?”

苏宝珠:“看了啊,但是看不懂。”她还是很坦陈的。

范婉叹了口气:“这信里写的很明白,是在西北做的试验田,若是林如海是个聪明人,就知道在这个时候表明自己是寿儿的老师,那样一来可以向水渊表忠心,表示他已经弃暗投明,从太上皇一派转成了保皇党,二来嘛,甭管未来寿儿是个什么造化,一个王爷尊位肯定是不会少的,到时候他就是王爷的老师,你家松哥儿就是王爷的师弟,前途自然是不愁了。”

苏宝珠目瞪口呆:“这里面竟还有这样的门道。”

说着,她赶紧的拿起信:“那我懂了,现在就去找林如海去。”

范婉也正忙着呢,直接说道:“去吧。”

苏宝珠一走,范婉便继续听武师父的报告,听到最后直接给气笑了:“也就是说,那温家兄弟如今生怕被水涵查到亏空,正想方设法补漏子,结果刚好挖出了煤矿,遇到个大商人想买,便想着提点儿价格出了,把赚回来的银子补回去?”

武师父点点头:“是啊,只是那姓曹的商人给我的感觉不大对劲。”

“哦?”

范婉端起茶碗,抿了口滚烫的热茶:“说话是哪儿的口音?”

“听着是江南口音,但又有点不像,就好似几个地方的方言混在了一起,说不上来哪是哪儿。”武师父以前在漕运上干活,南来北往的人见多了,这般南不南北不北的口音,还是头一回听说。

范婉闻言一愣,随即抿了抿嘴,又喝了几口茶,才开口猜测道:“你瞧着,像不像鲜卑那边的?”

武师父先是一愣,随即蹙眉:“倒也不排除这可能,只是若当真是鲜卑那边的,这官话未免也说的太好了。”

“每年鲜卑来袭,总会掳走不少关内女子,这些女子到了鲜卑,说不得生下了后代,她们教导后代说咱们这边儿的话,也实属正常。”范婉对于鲜卑那边的人会说官话并不稀奇。

武师父叹息:“正所谓知己知彼……咱们对鲜卑那边,却是一无所知啊。”

“温擎肯定是知道些什么的。”

范婉放下茶杯:“你继续盯着温家兄弟,还有那个商人,不过要小心为上,若当真是鲜卑的人,恐怕没那么容易让你跟。”

武师父表情肃穆的道:“不容易也得跟上,我所求不多,不过是百姓日子过得安稳罢了,若鲜卑入关,苦的也只会是老百姓。”

“先生大义我心中知晓,只不过千万要小心再小心。”

武师父坚定的点点头,然后转身大步离去。

另一边,收到林如海眯着的皇帝看着里面的内容,当即大喜无比,立即拿着折子跑到了福寿宫,将折子递给太后:“母后你快瞧瞧。”

太后被皇帝的情绪感染,忙不迭的接过折子,仔细一看,瞬间喜上眉梢:“此事当真?”

“朕已经派人前往甘泉行宫那边的查证却了,若当真属实,于我大启朝,于天下百姓,便是万幸之事。”

“是啊是啊。”

太后捧着折子,忍不住红了眼圈,当年若不是家中实在是难以为继,也不至于会卖了她,她也就不会入宫,家里有了粮食,说不定母亲在怀哥哥的时候,就不会因为劳累和饥饿而早产,哥哥也不会体弱,说不定哥哥如今已经娶妻生子抱了孙子,说不定她能穿着红嫁衣嫁人做正头娘子。

如今她虽说当了太后,成了这个国家最尊贵的女人,可是……她到底只是个普通女人,她想要的很简单,从来就不是这些荣华富贵,锦衣华服,她要的只有一个家而已。

不过……

如今倒也不晚。

她吸了吸鼻子,手指轻轻的抚摸着折子上面形容孩子的字眼:“不愧是你的儿子,这么小,就这么聪慧,也不知道长得什么样,和你小时候像不像。”

太后叹了口气:“那范氏……怎么就不愿意进宫呢?”

“是儿子负了她。”

水渊扮演着深情的戏码,演绎着痴情人的角色,只是说起范婉时,眼中求而不得的遗憾却是那么的真实,他浅笑着,对太后说着他们的相遇,误会,与分别……整个剧情跌宕起伏,若范婉在,肯定要说一句‘当初水老师退出文坛我是不允许的’。

太后却信了。

其实这不是她头一回听说儿子与那女子的情爱故事,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个闷不吭声的儿子竟还能有这般遭遇,可之后却是满腹的心疼与自责。

当年若不是她没用,也不至于为儿子娶了一个他根本不喜爱的姑娘,更别说,这姑娘还是甄妃举荐的。

也是,若不是这姑娘哪里有什么不好,甄妃也不会给了水渊。

后来事实证明温氏确实缺心眼儿。

“别想了,她既愿意写信给你,还提及孩子的事,可见她还是念着你的。”

太后觉得自己是女人,还是有发言权的:“便是她不愿意进宫,你也得想办法,把我那乖孙儿带进宫来才是,说是四五岁了,能跑能跳了,我却连一面都没能见上。”

说到这里,她又难受了起来。

水渊又好言安抚了一番,第二日一早就派人去了城郊的庄子上。

那庄子以前是宁国公府贾蓉小将军的嫡妻秦氏名下,后来兜兜转转被一位范氏女子买了下来,连带着当初的陪房的身契也一起给改了,等到秦钟上门想要拿回秦氏嫁妆的时候,才发现,他这位好姐姐临死之前,把嫁妆全都处理了,只留下一些布衣鞋袜之类的。

秦钟满腹希望的去,又满腹失望的回。

而在家中等了几日的秦可卿得知这件事后,再也忍不住昏死了过去。

无它,只因如今的她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什么叫做‘贫贱夫妻百事哀’,什么叫做‘人穷志短’。

夫君久考不中,渐渐麻木暴躁,与她说话甚至带上了不耐烦。

婆母妯娌见她娘家无助力,唯一算得上嫁入高门的妹妹却连个逢年过节的走动都没有,更别说送年礼之类的,渐渐的,也从巴结变成了嫌弃。

如今她知道了,梦中宁国府的生活,就好似梦中神仙住的地方一般。

她长相娇美,性情风流,在梦中又见识过,不免有些怀念起了贾珍,若说与贾珍没感情,那绝对是胡说八道,她喜爱的便是成熟伟岸的男子,贾蓉那小孩子模样,她着实不喜爱。

当然,贾珍与丈夫比起来,面容上是差了些,可他的身份,便给他镀了一层金。

因此,从秦家回去后,便卧病在床,一病不起了。

水渊一声令下,侍卫带着几个农事官,直接到了庄子上,庄子里,李有德和王坤早就等着了,在林如海给皇帝写折子的同时,还顺带着帮着苏宝珠写了封信,带给了李有德和王坤。

比起西北那边儿刚种了一茬儿就丰收的红薯,庄子上已经来回种了三四茬了,两个庄子加起来五六十亩地,只腾出二十亩砂地来种,三四茬也收获了将近两千石的红薯。

范婉教导过他们怎么做红薯粉,可就算两家人带着庄户在家卖力做,地窖里还堆满了红薯。

农事官先去了地里,看着砂土地上的绿荫成片,再回庄子里看了满地窖的红薯,以及亲口尝了那所谓的红薯粉,李有德和王坤两个人特地杀了几只老鸭,熬了一天一夜,汤汁儿浓稠雪白,又卤了鸭货,直接把范婉给他们形容过的鸭血粉丝汤给做了出来。

农事官带着几个侍卫,蹲在地头呼噜噜的就顺下去了几大碗,最后是捧着肚子回宫的。

水渊问:“亩产三十石可为真?”

农事官回道:“确实为真,微臣今日看了今年新收的红薯,堆满了三间屋子,一个个有拳头那么大,用了好几种烹饪办法,吃起来俱很甜美,尤其红薯做的粉,配上老鸭汤,那才叫个滋味美。”

说到最后,他仿佛又饿了。

意犹未尽的抿了抿唇。

水渊失笑:“怎么,朕瞧你这样,到仿佛还没吃够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