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你能放我这儿,算是信着我了,我得先谢谢你!利息呢,我最多能给两分!你是按年算,按月算都行,本金随时可以提,但要提前半月给我信儿,因为我手里流水多,有时候资金转不过来!”我再次看了一眼老向,随后出言解释了一句。
“两分行,两分不少了!”赵老六媳妇比较满意的点了点头,这已经比银行的利息高多了。
“那就别墨迹了,写借条吧!”赵老六看似霸气的拍板决定。
“行,那就写吧!”赵老六媳妇也点了点头。
“好,赵叔,你等一会!”
我说着走回了办公桌,拿过来笔和纸,冲着赵老六问道:“叔,你拿多少?”
“五万!”赵老六出言回道。
“两分利,五万,一个月是一千的利息,我直接给你写,五万一的借条!完了,每月这时候,你过来一趟,我一次给你一千的利息,等到你什么时候,不想把钱放这儿了,我一次性给这五万一还你,你看行不?”我抬头问道。
“这孩子脑瓜子是好使,这么干行!”赵老六点头表示可以。
“好,那就这么写了!”我起笔,刷刷的在纸条上写下了借据。
写完以后,赵老六脱掉棉袄,又掀起里面穿的毛衣,一个大布袋子横缠在腰上,解下来一看,才发现里面是五万块钱,我挺惊讶的看了他一眼。
“没招,现在这年头,啥人都有!钱的事儿可得小心点!”赵老六解释了一句,把钱交给了我。
我挺感慨的接过了钱,心里想着,跟他们相比,我这点难处算的了什么,他们这才是血汗钱,一分一分攒的。
我收了钱,赵老六拿了借条,这事儿就算成了,我留他们中午吃饭,但被婉拒。当赵老六和媳妇先离开以后,老向跟我说道:“你这几天呆在公司,别可哪儿溜达,我挨家挨户给你拉钱!你就负责写借条就行!”
“你还是抓紧把煤买了吧!”我看着精神焕发的老向,也不知道说啥好。
“嗯,回头我拉一车!”
“我叫点饭吃吧!”
“不用了,我俩出去吃碗面,就行,你忙吧!”
老向说完,拉着苏大牙,拖着瘸腿,走出了贷款公司。
一连八九天,老向都在忙着筹款的事儿,几乎铁路街的棚户区,他都走遍了,不管是以前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他都登门拜访过了。
以前,我从来没发现,他有啥能力,但这次事儿,他干的十分认真,好话说尽了,白眼也受尽了,但效果还是有的。
从第二天开始,我这屋子里就没断过人,借条迅速堆积起来。老仙弄了个纸壳箱子,开始收钱,到最后这一天统计,从棚户区借出来的钱,已经达到了三百五十多万。
这还是中间的时候,我踩了两脚刹车,有很多小钱我没收,因为利息不好统计,再说如果手里单不够的话,这些钱我拿了,就意味着要多付出一个月的利息,这很不划算。
钱之所以筹的比较顺利,这是因为,对于铁路街的大部分住户来说,我们家可以算是知根知底了。房子摆在那儿,公司也开着,火锅城也正常营业,综合这些因素,他们认为我的经济实力还是有的;第二点,就是众口相传的功效。我们给的利息不低,一旦有几个人主动往这里扔钱,那就会形成跟风效果,这一点从中国股市就能看出来个一二三。
这种筹钱方式,在现代化小区内,是做不起来的。因为这种小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太少,你上来就整钱,根本没人搭理你。而我们这个胡同则不一样,人和人都很熟悉,一到夏天没事儿坐门口侃大山,扯犊子,每家每户走动的很频繁,有一定感情基础。如果我家住在农村,可能集起来的钱会更多。
这笔钱进来,我们贷款公司,算是彻底活了起来,一切似乎都往好的方向发展着。
这天晚上,把借条封存完,晚上八点多的时候,我和老仙,门门,吃了口饭,就接到了皮特李的电话。
“干啥呢,铜锣湾扛把子!”皮特李贱了吧唧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