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融道:“祁国公请说。”
王守一道:“当初安业署能够成功,让关中不少隐户愿意归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于是无名学院的学生去接触百姓的,而非是官吏。”
宇文融点点头,“这一招确实很妙。”
王守一道:“故此我们希望在其它州县也都效仿。”
宇文融道:“关于此事,我本也找你们谈谈,无名学院人力、财力都很有限,最多也就能在长安县行善。”
王守一道:“关于此事,我们也找过无名先生商谈,最初无名先生实有不愿,但在我们的恳求下,先生给了我们一策。”
宇文融欣喜道:“先生之策,定是高明。”
他是真的开心,因为这事非常艰难,若有人相助,他自然是开心的。
况且,这也是李隆基希望见到的,李隆基就是要借王守一,用那无名之智。
皇甫尚德道:“先生之所以答应,是因为先生不为名利,但无名学院与各酒楼都有契约在,他们会持续演出,这就会持续获得利益,而这些利益,必然是要捐助给那些穷苦的百姓。
可随着演出越来越多,这所得利益也是不少,得专门派人管理,正好先生也希望学生们从中学得理财之术,因此先生打算在学院中再创办一个慈善院,派一些学生来管理这些钱,同时再从外面雇人来经营。”
宇文融听着有些困惑,“这与此事有何关系?”
皇甫尚德解释道:“二者当然是有关系的,扩地使可将其视为一门买卖,只不过这门买卖,不为挣钱,而是为善事。”
宇文融稍稍点头。
王守一笑道:“既然是买卖,那就可以扩大经营,可以从民间寻得擅于理财之人,如此便方便在其它州县行善。”
宇文融不太确定道:“也就是说,安业署不动,让无名学院去各地安业?”
王守一点头道:“正是如此。”
宇文融何等精明,顿时明白过来。
他们就是要撇开官场中盘根错节的关系,另起炉灶来干这事。
对此,宇文融是十分赞成,连连点头道:“此计甚妙!”
可说罢,他又疑惑道:“可是无名学院所得,若放之全国,那也是杯水车薪啊!”
王守一笑道:“这也是我们说服先生相助的一个关键原因。无名学院当然是负担不起,只能由朝廷出面。
如果无名学院成立慈善院,那么朝廷当然也可以捐钱到里面,供学院行善。”
宇文融犹豫道:“这。”
他就是来搞钱的,钱没搞到,就让朝廷出钱,这李隆基会答应吗?
王守一道:“其实也不用多少钱,关于归籍路途的损耗,我们安业署能够想办法解决,关键就是农具和稻种。
如今许多隐户成为佃农,所用农具、稻种,都是地主提供的,若只是给田地,不给农具和稻种,只怕也是不行的。”
宇文融沉吟少许,突然问道:“这路途所耗,你们如何解决?”
王守一道:“我们可以利用商人来解决,只要统筹好,便能让归籍隐户去帮商人送货,不但能减轻路途损耗,甚是还能有所得。”
“此计倒是不错,只是非常繁琐。”
“这我们能做到。”王守一自信满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