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入座后,笑道:“诸位无须多礼。”
大臣们坐下后,张嘉贞就小心翼翼问道:“陛下龙体可还安好?”
李隆基被问的莫名其妙,“朕身体无恙,张相公为何这般问?”
张嘉贞道:“适才臣观陛下行路,好像有些不适。”
李隆基愣了愣,稍显尴尬道:“朕方才审阅奏章,一时没留神,脚有些麻。”
源乾曜忙道:“陛下可得注意龙体。”
李隆基点点头。
他们哪里知道,李隆基最近迷念那踢踏舞,行路时,也不忘练习一番。
当然,李隆基可不敢说出来,立刻道:“今日朕召集诸位来,是要宣布一件事。自去年以来,朝廷颁布扩田令,虽有一些成效,但也遇到极大的阻碍,各部相互掣肘,导致政令难以通达,更可恶的是,一些地方官员,是阳奉阴违,导致变法屡屡受阻。
但土地隐户一事,是积弊已久,已经影响到国家安定,朕这回是决心要解决此弊,朕已经决定,将扩田、扩户、赋役结合,任命宇文融为扩地使,全权负责此事,各部也都必须全力配合。”
语气是不容置疑的。
他的底气不全是基于无上皇权,此时的他还是比较柔软的,而是因为关于任命宇文融,他已经对外吹风半年多,张说他们都已经知晓,这份差事必将落到宇文融头上。
故此张说都未去拦住宇文融,而是借机支持王守一,来掣肘宇文融。
当李隆基说出来时,宰相们都表示赞成。
宇文融这才站出来道:“微臣定不辜负陛下的厚望。”
李隆基笑着点点头,“朕也相信卿绝不会辜负朕的。”
可以看得出,皇帝将会全力支持宇文融。
而议定此事后,张说突然站出来,“陛下,臣有一事禀报。”
李隆基问道:“何事?”
张说道:“当初陛下决定将诗赋加入科举中,国子监为配合陛下的政策,故而打算举办歌咏大赛。
然而,由于朝廷给与的支持不够,导致歌咏大赛无人问津,这必将影响到科举改革,臣望朝廷该给与足够的支持。”
李隆基愣了愣,问道:“朝廷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吗?”
张说道:“陛下对此都不清楚,又怎谈得上足够的支持。”
李隆基稍显尴尬,“依相公之言,朝廷该如何支持?”
张说道:“其实最初之时,歌咏大赛得到许多人的支持,只因陛下两度为无名学院的戏曲叫好,导致大家都在关注戏曲。”
李隆基立刻道:“这事可不怪朕,朕不也是被你们逼着去的吗?”
此锅,老子绝不背。
张说道:“这事当然怪不得陛下,但歌咏大赛落得这般惨状,却是因为陛下,这解铃还须系铃人,臣建议将歌咏大赛放在上元佳节举行,也望陛下亲自前去观赏。”
还有这好事?李隆基不禁心中一喜,嘴上却道:“既然张相公亲自邀请,那朕朕就亲自前去观看。”
虽然他极爱戏曲,但诗赋亦是他所爱,平时大臣天天盯着他,稍有懈怠,马上就群起攻之,如今主动邀请他去看歌咏大赛,他当然是愿意的。
张嘉贞瞟了眼张说,心道,他还是老样子,什么事都是雷厉风行,也不问问我的意见。
他们三人方才都还未商量出个结果,张说就直接邀请皇帝,也就是说,不需要商量。
可要知道,张嘉贞才是中书令。
只是在张说看来,科举改革属于他的政绩,武信就是一个干活的,要不办的话,岂不是在打他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