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色雷斯战役

双方的激战响天彻地,大楚帝国的牵头攻击部队已经攻陷了大部分奥斯曼一线阵地,正在组织兵力向奥斯曼人二线阵地突击。

在大楚帝国阵地一侧,出现了大量钢铁巨兽,那是大楚帝国装备的猛虎二型坦克,这是一种重量达8.6吨的中型坦克,正面装甲可以防御三十毫米小口径炮弹的伤害。

相较于英国,法国和德国动辄三四十吨的重型坦克,大楚帝国的猛虎二型坦克重量轻,速度快,机动灵活,在正面战场上的威胁反而更大。

其装备的马克沁25毫米长管速射炮,在大楚帝国拥有三十余年的装备历史,耐用可靠,对敌人重火力点,碉堡和房屋建筑都有强大的杀伤力。

数以百计的猛虎二型坦克很快的就越过了一线战壕,其身后是密密麻麻的远征军正规部队,也就是俗称的华人军团。

在天上的飞机,地下的坦克双重攻击下,奥斯曼帝国的二线阵地很快就被突破,对敌产生了强大的震慑力。

战斗进行到临近中午

无以计数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就像被驱赶的蚁群一样,撒丫子就向三线阵地的方向逃去,跑的漫山遍野都是。

天空中呼啸而下的攻击者双翼飞机不停的俯冲而下,用猛烈的重机枪扫射加剧混乱,在广阔的田野上凿开了一串的血槽。

那些倾泻完所有弹药的战斗机重新飞上高空,抖抖翅膀顺序的像南飞去,在空中组成编队后,再折转向西返回前沿野战机场。

后续加满了油弹的战机群,有序的进入战场。

然后在空中分为数股,每一股都是12架的一个战机中队,在各自分开的区域展开,一轮一轮的俯冲而下,对着奥斯曼帝国军队疯狂倾泻火力。

而那些在田野大地上推进的坦克,就是最好的指示目标。

这些帝国所属坦克的前方,就是空中战斗机要轰炸和扫射的目标,丁点儿都不会弄错。

这是因为奥斯曼帝国没有坦克,其孱弱的空中力量,在战役发起前就已经被彻底绞杀,只能被动的挨打,这就是落后的代价。

欧洲远征军总司令楚-郑汇元帅站在一个丘陵的高处,身边都是一众高级将领,野战电话接到了这里,不断上报最新的战果。

从这里向前看去

只能看到远方的炮火硝烟和不断升腾的蘑菇云,激烈的枪炮声一阵又一阵,从空中呼啸而下的战斗机如同飞鸟投林一般,在战场上展开血腥杀戮。

放下手中的望远镜,楚-郑汇元帅对身边的众将说道;“伙计们,前沿展开的攻击相当犀利,如今已突破二线阵地,正在向奥斯曼人的三线阵地攻击前进。这仗打的好啊,有赖于各军指挥官得力部署,我会向陛下请功。”

“帅座阁下,卑职以为奥斯曼军队的战斗力,在同盟军中垫底,确实比德国人差了许多。在我军的强大攻击面前,直如土鸡瓦狗一般。”

“放心吧,王将军,你要想打德国人有的是机会,先把奥斯曼人干趴了再说。”

“哈哈哈……此言有理。吃柿子先捡软的捏,德国人要没有那么多的大炮,要没有战斗机,不一定能扛住我军的天地一体攻击。”

“炮兵部队的回马枪打的妙啊!要给他们记上一功。”

后方指挥部的将军们心情畅快,言语中满满骄傲,那是对军队和士兵的充足信心。

德军又不是没打过,在航空联队的加持下,帝国军队依然牢牢掌控上风。

只不过德军的韧性极强,防炮洞的工事做的又好,反击火力既快又致命,确实是个棘手的敌人。

眼前防守色雷斯地区的奥斯曼军队,是奥斯曼帝国从各处调集而来,总兵力高达47.6万余人,由德国将领魏茨曼上将统帅,在军、师各级重要的指挥位置上,也同样都是德国高级军官掌控,

即便如此,其辛苦构筑几个月的战线,在大楚帝国空地一体战的猛烈攻势面前,依然像一张纸似的被轻易撕碎了。

在攻陷了一线和二线阵地后,大楚帝国军队在向奥斯曼人的三线阵地发起攻击时遇到了强大阻力。

德国统帅魏茨曼上将动用了手中的战略预备队,对攻击前进的坦克部队发起潮水般的反击,双方激战在一起。

大楚帝国的坦克部队用重机枪和炮火,对潮水般的奥斯曼军队展开收割,隆隆的炮声不断,机枪管都打红了。

帝国方面的野战炮兵迅速向前移动阵地,到了下午三时许,重新设置的炮兵阵地,开始向奥斯曼人倾泻炮兵火力。

在空中机群和地面炮群的联合绞杀下,奥斯曼人的战略预备队反击遭到重创,不得不撤了下去。

下午5:10,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传来。

第三军先头部队突破了奥斯曼人最后的防线,并且正在向两翼扩大,潮水般的帝国军队涌入进去。

随即好消息不断传来,奥斯曼人的三线阵地又有多处被攻破。

迅速前进的攻击部队,在坦克的引领下开始攻占奥斯曼人的后方兵站,军营,后备仓库和枪炮弹药囤积点,攻占铁路和桥梁,攻占后方村镇。

奥斯曼军队溃败了,在黄昏的余晖下,漫山遍野的奥斯曼军队仓皇而逃,而帝国士兵们在坦克的引领下疯狂追击。

有一队以数百辆军用卡车为载具的快速部队,在用长木板越过战区和壕沟后,沿着公路向前迅猛穿插,沿途扫荡奥斯曼人的逃散军队,直插敌后方重镇科顿林卡。

这里是奥斯曼军队后方集结的交通枢纽,铁路和公路在这里汇集,也是向前线输送后勤物资的大动脉。

一旦被切断,整个前线奥斯曼军队就成了笼中鸟。

从清晨爆发的战斗,到了夜晚依然枪炮声不绝于耳,方圆上万平方公里的战场上,激战几乎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