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0月8日,黑山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就此引发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火药桶,这场地区性战争如期爆发。
10月14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联合向奥斯曼帝国发出最后通牒,措辞强硬的勒令奥斯曼帝国军队退出色雷斯和马其顿地区,否则不惜一战。
10月17日奥斯曼帝国愤怒的向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宣战,这个积弊已久的庞大帝国,如同手脚不听使唤的老人一般。
虽然奥斯曼帝国中枢向巴尔干各国宣战,可是调兵行动极为迟缓,应对战争各方面都慢了一拍,呈现出风中残烛的迟暮景象。
10月18日希腊向奥斯曼帝国宣战,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全面爆发,几个巴尔干小国军队纷纷越过边境,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猛烈进攻。
如同应对历次的世界性事件一般,大楚帝国在第一时间由欧洲的驻外人员,组成了欧洲巴尔干军事观察团,近距离的观摩战争。
大楚帝国的外交人员也行动起来,穿梭于各国之间进行访问,参与未来可能的国际斡旋,这也是体现世界大国地位的重要方面。
在帝国本土
皇家陆军参谋总部已经组成战时指挥部,依据每天传达而来的欧洲最新战况,组织高级将领们进行沙盘推演,这是提升能力的高级军事科目内容之一。
在皇家马尼拉高级陆军学院中,军事教官们同步的跟踪巴尔干战争进程,为轮训中的中高级军官增加实战沙盘推演科目。
而在军事领域之外,大楚帝国没有受到巴尔干战争的任何影响,社会上马照跑,舞照跳,该乐呵就乐呵。
报纸舆论关于巴尔干战争的内容,只有不起眼的一小块儿,很难引起帝国民众的关注。
紫宸殿里
这里的陈设如往日一般无二,没有像日俄战争时期那样,在偏殿中摆出巨大的实景沙盘,跟踪前线战况进行无数次的推演。
从这一点来看
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对于发生在巴尔干地区的战争,有些兴致缺缺,不怎么放在心上。
每隔数天听取一次奏报,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欧美各国列强暗中的动向方面,而不是巴尔干战争中的主角。
对大楚帝国如此体量的世界级列强而言,那些巴尔干小国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战争就是小孩儿过家家。
战争的进程一如所料,几个嗷嗷叫的巴尔干小国联手起来,摧枯拉朽般的击败了奥斯曼帝国的驻防军队,一路高歌猛进。
这个昔日令欧洲人闻风丧胆的奥斯曼帝国,已经沦落到被巴尔干小国欺负的地步,看到这里,真的忍不住捂脸呐!
一盏清茶,一支雪茄烟。
大楚皇帝郑国辉悠闲的坐在临水楼阁里,眼前开阔的太液池美景尽收眼底,身下是柔软舒适的软榻,铺着整张的白色北极熊皮。
他如今已经不批阅日常政务奏折,过上了半隐居幕后的闲适生活。
世界形势的发展,大致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运行,让他放下了心来。
巴尔干战争如期爆发,战争的进程与原本的记忆点吻合,北方大陆上的历史进程同样如此,改变的不多。
在年底之前
大楚帝国有序的向中美洲,东非和西非拨负了一大批武器装备,全部都进入战略库存,以备不时之需。
这几批武器装备的数量之大,足可以装备十万规模的军队,打一场中等烈度的局部战争。
在新的1913年度
大楚帝国的国防总预算调增了14.2%,达到2.33亿银洋规模,约合4650万英镑,这样的投入约合德国的1/3,与意大利王国相仿佛。
问题在于大楚帝国的国民经济总产出是意大利的4.4倍,财政收入更是6.7倍之多,经济实力不可同日而语。
年复一年,大楚帝国将强劲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战略储备,只占据财政开支的1/6到1/7,能够轻松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