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水门桥

尽管这三次炸桥行动中,援潮軍战士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牺牲精神。许多爆破手为了完成任务,不惜与炸药同归于尽。但是也依然没能住当米軍撤退。

至于援潮軍三炸水门桥,为何最终没能阻止米軍成功撤退!这其中蕴含着对工业化战争规律的重要启示。

首先装备差距是决定性因素。当时援潮軍缺乏重型武器,特别是缺少能够一次性彻底摧毁大型桥梁的重型炸药和精确制导武器。爆破手只能携带有限的炸药,很难对坚固的桥梁结构造成致命打击。而米軍拥有先进的工程装备,能够快速修复受损桥梁。

要知道在援潮軍第三次爆破水门桥之后,在十二月九号,米軍调动了海軍陆战队专业工程兵连,仅用六小时就完成了对严重受损桥梁的临时修复。这种高效的工程能力,是援潮軍当时无法比拟的。

空中优势对战场局势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米軍拥有绝对制空权,他们的战斗机不仅能够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还能实施精确打击,摧毁援潮軍的集结点和火力点。据统计,在水门桥战役期间,米軍出动了超过四百架次飞机,投放了数千吨炸弹。

在一九五零年十二月七号至九号,米軍仅在水门桥区域就投下了超过一千枚凝固汽油弹,有效阻止了援潮軍的大规模接近。援潮軍则完全缺乏防空武器,只能依靠隐蔽和夜间行动来规避空中威胁。

当然这在电影里也有所提及,在伍千里白天带着队伍躲避的时候,米軍直接用凝固汽油弹烧光了水门桥附近的所有山头。

并且米啯海軍火力支援使米軍形成了强大的火力网。米軍调动海軍舰艇,利用舰炮对援潮軍阵地实施远程打击。这种火力覆盖范围大、精度高、威力强的火力支援手段,是援潮軍无法应对的。

比如一九五零年十二月十号,米啯“密苏里“号战列舰的四百零六毫米舰炮,从四十公里外对援潮軍阵地实施了精确打击,有效掩护了撤退部队的最后一批人员通过水门桥区域。

尽管水门桥距离兴南港有六十多公里的距离。

但是这只是到兴南港的距离,但是水门桥距离最近海岸的直线距离却是不足四十公里,而这样的距离正是米啯四百零六毫米舰炮的有效射程范围之内了。

要知道米啯的四百零六毫米舰炮那可不是普通陆炮能够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