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玉米震惊朝堂!

李世民笑了笑,也不生气,“诸位爱卿不信也可以理解,朕刚开始听到也不信。”

这才是正常的反应。

要是都信了,那才不正常。

不等其他人发问,李世民继续说道:“朕这样说,自然是真的,诸位卿家不用怀疑真实性。”

“朕是天子,怎可胡说八道,信口开河是不是?”

“如果玉米不是产量如此高,如此特殊,凭什么能成为聘礼呢?”

房玄龄等人赞同的点点头。

李世民不是瞎搞的皇帝,这一点太极殿的人都知道。

“陛下,可否给臣看看?”房玄龄问道。

“自然是没问题的,都看看吧!”

其他人凑上前,伸手抓起玉米,仔细打量起来。

一个个看玉米的眼神都变得不一样了。

亩产七八石啊!

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现在却摆在眼前。

“臣在漠北见过回纥人种‘鹰嘴豆’,亩产不过半石。若这‘玉米’真能收七八石半……”李靖的喉结滚动,“那我大唐的骑兵,便能深入漠北百里,不必再为粮草担忧。”

其他人赞同的点点头。

房玄龄曾在司农寺账簿上见过贞观以来最高亩产,陇右道的粟米,丰年二石七斗。

此刻掌心的玉米穗却像一团燃烧的火,灼得他喉间发紧:“陛下此物真能亩产七八石啊?”

房玄龄忍不住再次确认。

李世民点点头,“自然是,萧然说,若照料得当,玉米可长至一人高,每株结穗两三个,颗粒饱满如金豆。”

他望向房玄龄,“玄龄,你管民部多年,可知若关中道改种玉米,每年能多储多少粮?”

房玄龄喉结滚动,声音发闷:“以每亩七石计,仅雍州一州,便可得粮百万石,这相当于……”

他忽然顿住,不敢再算下去——那数字足以让整个长安的粮仓都堆到冒尖。

“数十万大军口粮也有了.”作为武将,李靖想到的还是带兵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