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初试

2001传媒教父 苍山月 3162 字 1个月前

从职位上就有区别,更不要说,社会普遍认知,电影才叫艺术,而电视剧只能叫大众娱乐。

张恒虽然没有陆鸣泽成就高,但天然的优越感还是扔不掉的。

他以为楚安是拍电视剧出身,又是陆鸣泽带过来的,以为他要学的就是电视剧编导

对此,楚安也不说破,人家愿意怎么想就怎么想,和我有屁关系。

笑呵呵地回应,“我演戏没什么天赋,想改行试试。”

张恒也看过楚安的表演,点了点头,“是不怎么样。”

“行了,你在这儿先呆着吧,我还有事忙。”

说完,风风火火地走了。

等他一走,楚安登时看向老陆,眼神不无询问,意思是,什么情况,这不你母校吗?怎么老师都不友善呢?

老陆一脸傲然,“别搭理他!当年他喜欢的姑娘嫁给我了。”

楚安,“.”

嚓!原来是情敌。

老陆,“中戏除了他,都还不错。”

正说着,有个白发老师回办公室,一见陆鸣泽,“呦!!陆大才子回来了?”

“你陆大才子就不能自我突破一下,天天拍那些个破清宫剧,看的都牙疼!”

又是一个不客气的。

楚安感觉很不妙,认定老陆在吹牛B。

临近中午,楚安才去考场那边。

等叫到他的时候,身后都没人了。

他排最后一号。

进到考场,和楚安想的一样,面前一排桌子,后面坐着认识或不认识的考官。

初试第一场,考朗诵,尤其简单。

之前班主任嘱咐过他,不能选名著,不能选歌词。

导演系考朗诵,朗诵的多好都不是关键。考感受力,以及故事解析成力。

这是导演必备的素质之一。

楚安知道考官要看到的是什么时,朗诵题也就简单得多了。

他干脆选了一段《最好的我们》里面余淮的台词。

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演绎方式和腔调表现出来。

有的考官看过《最好的我们》,也记得余淮的这段台词。

听了楚安的重新演绎,不由连连点头。

这一点不奇怪。

余淮就是楚安演的,对这个角色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一段台词根本不是问题。

更重要的是,他用这段台词表达出来的情感与剧中完全不同,展现的是对角色的另一层理解。

原剧台词,那是陆鸣泽对故事和人物的理解,而现在,是楚安对故事和人物的理解。

两相对比,清晰无比。

等楚安朗诵完,主考的一位白发老人笑盈盈地点点头。

对左右开玩笑道,“都说这个楚安演技一般,编剧一流,现在一看,故事理解能力确实不错。”

这算是给楚安的朗诵定了调子,等于是过了。

但老人家却故意换了个概念,夸楚安的编剧能力,而非编导水平。

说的楚安深深地看了老头儿一眼。

这位叫王战,和童萌母子张兰芳一个级别的老表演艺术家了,同时也是影视编导系的系主任。

楚安有点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扯到编剧水平上去。

下午的命题表演,楚安倒是排在前面,与其他7个考生排在第6组上场。

8个人中6男2女,找了个考场外的树阴相互熟悉。

楚安就不用说了,其他几人对他都算熟悉。

事实上,今天导演班招生,传的最疯的八卦就是楚安不考表演考导演的事儿。

另外七人,有六个都是年轻的应届生,见了楚安有点放不开。

剩下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倒是落落大方。

这也不奇怪,尤其是导演班,每年都有大龄青年来考试。

而且,这些人一般都不是素人。

王成志,三十二岁,广告策划出身,后来半路出家做广告导演,央视去年有个洗发水广告就是他拍的。

面对即将开考的命题表演,王成志很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