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为完颜吴乞买的嫡长子,完颜宗磐(蒲路虎)当然更舍不得放手,立刻也跟着回去。
三方都往燕京奔去,他们都听说,陛下为了稳住局面,已经南迁燕京了。
上京遭到破坏,又孤悬后方,难以兼顾,如今也没时间重修,不如直接迁都。
地盘太广,旧都离中原主力军队驻扎的位置太远,也容易首尾不能相顾。
之前金人始终留着上京,那是因为觉得上京是“不可被选中”状态,开无敌了,没人能摸到,留着也就留着。
一旦确认宋军能选中上京,有血条,再死守那苦寒之地就没意义了,最多只是一点象征意义。
当然,为了避免这份“象征意义”将来再被宋人骚扰,金国皇帝这次甚至打算把女真的祖庙和历代祖宗牌位也挪到燕京城,这样便于就近管理。
原本历史上金人要到完颜亮篡逆的时候才迁都到燕京,现在算是被赵子称逼得提前了二十多年。
总而言之,完颜吴乞买的伤病危重,至少能前前后后再拖延金人一两年的时间,让他们难以南顾。
这绝对不是夸张,因为游牧渔猎文明,最怕的就是最高统治者迭代,他们没有中原文明的传位秩序,经常强者为尊。每一次都可能有巨大的内耗。
看看后世蒙古人灭南宋的过程中,蒙哥汗在钓鱼城下被宋军砲石砸死,结果竟导致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了争汗位而内耗内战浪费了整整十三年!
如今说完颜吴乞买的早死有可能让金人耽误一两年,绝对算是往少了说的。
……
金兵虽然没有完全撤走,但至少撤走了大部分,都躲到了至少汉水以北,徐徐北退收缩。
金人撤走带来的,不仅仅是敌方兵力层面的减损,更是让赵构和钟相杨幺产生了巨大的恐惧,剩下的赵构军和钟相军士兵士气都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赵子称方面则是气势如虹,很快拿下了岳州这个要害,把钟相和赵构之间的联络彻底截断。
几天之后,赵子称部就开始大肆宣扬:
“岳将军受大元帅之命、领兵抄了金人的老巢上京!二圣被迎回!金国皇帝钻墙洞逃出上京才没被俘!上京城都被岳将军的天兵屠了!”
“金人撤走就是因为知道他们的皇帝都被打得抱头鼠窜、生死不知!那些王子都是回去争权夺利的!”
这样的消息一开始赵构和钟相的人都不信,但架不住金军确实撤了,这个事实摆在眼前。
所以钟相部最多也就是额外封锁了十几天消息,随后就彻底堵不住了,上上下下都出现了对宋军战力的巨大恐惧。
赵子称抓住机会高歌猛进,趁他病要他命,在洞庭湖流域持续猛攻。
不过一两个月,钟相本人的嫡系部队就被在洞庭战役中被赵子称彻底击溃。
韩世忠抓获了钟相,向赵子称献俘。
钟相被抓后,杨幺退守长沙,负隅顽抗。
一个月之内,长沙城也被宋军首次投入攻城战的青铜炮轰开城门。杨幺在负隅顽抗中,被刘光世所部乱刀斩杀。
彻底歼灭钟相杨幺的最后阶段,赵子称还上书奏请,希望将大元帅幕府和皇兄的行在,临时挪到鄂州,以便下一步继续北上、收复汴京。
赵桓接到奏请后,当然是立刻答应,当时他刚刚抵达镇江没多久,才安稳下来调养好身体。于是岳飞就带着嫡系部队,沿长江逆流而上,护送圣驾和百官从镇江迁往鄂州。
赵桓抵达之日,赵子称亲自在码头迎接,这俩远房堂兄弟才算是重逢,只是两人的身份,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差异。
赵桓已经彻底死心了,因为他回到镇江后,不但发现岳飞只听命于赵子称,连镇江那些群臣,如张叔夜、朱胜非、胡直孺,也都是只对赵子称唯命是从。
赵桓要是想下一些违背赵子称意思的旨意,那简直就是找死了。
张叔夜朱胜非胡直孺也不傻,大元帅连指挥岳飞奔袭四千里、海陆转换两轮偷袭上京的泼天神功都做得出来。
这功劳,便是太祖皇帝都做不到!
天下还有谁人敢不服!
扫平六合,席卷八荒,神文圣武,再造华夏,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
张叔夜他们内心都已经想明白了,监国大元帅肯迎回二圣,已经是至忠至孝至仁至义至信,半点道义瑕疵都不存在。
官家还是坐等大元帅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宋室、还于旧都,然后禅位给弟弟吧。
……
“臣弟无能,当初救援东京不及,致使皇兄圣教凌迟,身受汙辱,四海之内,否而未泰,臣弟之罪也。
自去岁社稷崩摧以来,群寮见逼,迫臣以义。臣弟退惟金贼不枭,国难未已,宗庙已倾,社稷已堕。若应权通变,以恢复华夏,再造神州,虽赴水火,所不得辞。
故而勉为其难,受监国之位、称天下兵马大元帅。受任以来,夙夜忧虑,恐名不副实,德不配位。
所幸天佑华夏,令臣弟受任以来,期年之内:
先破完颜宗弼、完颜宗磐于徐淮;
又亲率将士,反攻燕云;
又派遣偏师、奔袭四千里破金人上京,迎回太上皇与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