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反击大胜,宗室楷模,天下仰望(七

诸葛亮把陇西的人口迁回汉中算是一项功劳,他今天如果能把河北残余的民间力量迎回来,那也算是功劳了。就算百姓已经找不到了,至少还能找找那些抱团取暖的当地汉人武装,大不了给一个招安令,接一些抵抗武装回来,政绩上就好看了。

存了这个念头之后,赵子称本着穿越者的思维惯性,几乎是立刻就想到去找如今还在河北边缘苟延残喘的卢进义、公孙胜为代表的民间义军了。

卢进义的根据地,早就不在河北平原上了,已经逃到了河北西部靠太行山。但是随着去年金人两路军南下、山西也被严重破坏,除了太原城被包围没攻下来以外,其他没有坚城的地方,都被金人肃清得差不多了。

卢进义这些人,现在也就是差最后一口气,躲在一些连粮食都没处补给的山坳犄角旮旯里,每天都在饿死人。

赵子称考虑到自己手上还有一些江湖草莽出身的部将,可以联络招安,于是正月初就开始着力联络。

最后按他估计,等到二月份实打实动一次手,象征性到河间、沧州转一圈,把卢进义残部接回来编入官军,就可以宣扬一次“对金国的全面反击大胜、收复失地”了。

至于收复回来的失地会不会再丢,这不重要,只要收复过,而且人也确实救回来一些,这就足以作为赵子称先称监国的政治底气。

按照这个计划执行之后,赵子称原本也没想太多,但谁知后来实际落实过程中,竟还有些意外惊喜。

卢进义一派跟赵子称联络上后,态度几乎是纳头便拜。表示自己完全活不下去了,看在同为汉人的份上,能投靠天下汉人的希望、称得上当世英雄的秀王殿下,简直是他卢进义的造化,哪怕只是当个马前卒都愿意。

只要秀王的大军进入沧州、河间,他们一定提前不远数百里从西边赶过来会合,冲破金人的巡逻,只求突围回到后方有口饭吃。

而且卢进义这些草莽人物,虽然打仗不行,江湖消息却非常灵通,因为他们经常可以化整为零遁入百姓、搜集各种情报。

就像水浒里晁盖之类的人,总是消息特别灵通、擅长干劫生辰纲之类的活儿。

卢进义等人在彻底决定主动来投后,立刻给赵子称送来了一些他们之前反复打探到的消息:金人在去年刚入冬时、俘虏了先帝赵桓等人之后,次月就把赵佶、赵桓北运转移,如今已经控制在了燕京城内居住。

卢进义的这一条消息,其实不用他说赵子称也知道。因为历史上二帝“北狩”之初,确实是运到燕京后就不再往北走了。

当时金国也一度考虑过“金人入主中原后,该把都城迁到燕京,便于同时控制草原和中原”——在这一点上,金人和后金其实是出奇的相似,后世清朝也是一入关就想迁都燕京。

而金人显然比后金更大胆,因为后金的时候,明朝首都好歹已经在燕京了,有现成的皇宫可以用。而金人刚来的时候,这里还只是辽人的南京,宋人只收了两年都没来得及重建。金人如此决策,实在是花了极大的魄力。

历史上之所以金人后来又把赵佶、赵桓送到黑龙江的五国城,那是因为他们发现赵构称帝了、南方并不能很快平定、各地汉人抗金此起彼伏。再把“二圣”留在燕京有可能鼓舞汉人北伐救驾的士气,也不安全,这才再次北迁,路上又走了一年才到

(注:其实从燕京到哈尔滨阿城走路不用一年,主要是北方苦寒之地冬天没法走路,金人是决定迁走赵佶赵构后、等到来年五月才启程,十月份走到。实际上路上只花了五个月,剩下的时间是等天气。)

卢进义告诉赵子称这个消息的本意,一是卖弄,二是看看有没有可能让赵子称“救回二圣”立个大功。

但赵子称立刻就知道这事不靠谱,燕京城还是有相当多的金人军队驻守的。深入到燕京还想攻破城墙、再击败金军,就算有轻型青铜大炮也做不到。

不过,卢进义在跟赵子称沟通过程中,事无巨细透露的其他一些好消息,却有好几条让赵子称很感兴趣。

卢进义还提到,在之前押送赵佶、赵桓去燕京的时候,金人就把在破汴京城时第一批搜刮到的财物、主要是府库里现成的东西,都一起从汴京搬到燕京了。

不过,因为赵桓在投降之前,已经给金人赔款过两次了,当时北宋朝廷的中枢府库里其实没多少钱。金人不甘心,破城后又反复屠城、劫掠民间财富。

这些劫掠百姓的事情,前后又持续了一两个月,所以后续抢到的东西,并没有第一时间运到燕京,是在皇帝被运走后又过了两个月才启运的。如今还没到燕京,还在半路上。

不得不说,这些做盗贼的人,对于押运财富的消息是真灵通。卢进义对金人转运屠汴京财物的消息灵通程度,比晁盖对生辰纲的灵通程度还高。

只是之前卢进义没有实力去劫,他那么小猫两三只,哪里能是金人押运军队的对手?

而且按卢进义的说法,金人有船,是走黄河水道,从汴京一路到燕京附近,然后最后一段才走陆路进燕京城——这个路线,或许会让后世的看官们疑惑。

但只要了解一下两宋之交时的河北漕运和黄河航道地理,就不难理解了。

宋朝建国之初,燕云十六州就在辽人手上,所以隋唐时继承下来的大运河河北段,其实只有到大名府那段能用、宋朝也一直花人力物力在维护。

运河这种东西,只要不维护,很快就会年久失修废弃的。辽人不需要漕运,所以过去一百多年,大名府往北到涿郡的河段早就废了。

不过后来北宋中期黄河决口、改道往北,中间宋人朝廷又尝试“三易回河”都失败了,黄河往北后,其实就冲毁了大运河的故道。

(注:《宋史·河渠志》:“御河为黄河所侵,失其故道”,这里的御河就是指大运河滑州到大名府段,以及更北段)

改道后的黄河,是在如今天津附近注入渤海的,因为运河已经被冲毁,所以河北的大笔物资水运,一度都是走黄河,到天津附近,因为三角洲地区缺乏疏浚,才改走陆路去燕京。金人和辽人都没有修沿海水利的本事,也不太会河海转运。

得了卢进义的这个消息后,赵子称立刻大喜,也想到了一个新的标榜自己“赫赫战功”的好机会——

金人会走黄河、直到濒临天津附近的黄河入海口,然后再陆路押运到燕京城内。

自己虽然没有能力强攻收复有重兵驻防的燕京城,但是如果水陆并进、突然出现在天津附近,算好日子偷袭金人的押运队,把金人屠掠汴京得到的财物抢回来,那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这真是天赐他的机会,要不是他去联络卢进义,并且对方也一拍即合全力配合要归顺,消息还提前打探得这么灵通,这里面但凡缺一点,这事儿就办不成。

也正因为这种事情需要那么多配合,所以金人才没有提防。金人也不懂海路运兵,哪里会意识到“让船队沿着黄河开到入海口附近,会有多大危险”。

因为金人料不到宋军可以从渤海海面上过来,完全可以在沧州地界上巡逻的金军都没发现异常的情况下,就靠着海船突然出现在黄河入海口!

把这些都梳理明白后,赵子称当机立断,立刻调集了李俊组织水军,并且带上关胜和呼延灼,从青州的渤海岸边港口出发,走一段渤海海路、算准了日子在后世天津附近的黄河河口登陆!

至于怎么算准日子,那就靠卢进义这些河北地头蛇提供的情报了。

而且决策之前,赵子称还直接召见了卢进义本人,教他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

“你说的财物之事,孤不曾听说。孤只听说这支金人是押送官家的。”

卢进义立刻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