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抵达汴京

“呼延将军,赵公子虽是文人,更兼好武知兵讲义气。这一路上,他亲手杀的贼人,没有十几个也有七八个了。还临危不乱,指挥若定。昨夜要不是他见机得快,让我们果断撤回淮河水面上,避免被贼人围攻,我们怕是都撑不到你的援军抵达了。”

呼延灼这才眼神一闪,不再把赵子称视为普通读书人公子哥。

“没想到赵公子还是文武全才,真是难得。”

赵子称和煦地摆摆手,并不以为意:“诶,些许小事何足挂齿。呼延将军昨夜一战,怕是就击杀了数百贼人吧。我们这支船队,加起来也有两三百号人手,不比呼延将军带来的兵少了,一个月杀的都没将军一夜多。”

呼延灼难得受到文人尊敬,也稍稍有些得意:“那不过是我占了骑兵之利,而且我赶到时,那伙贼人已经血战多时,士气衰弱,加上他们不知我虚实,才被冲垮了。赵公子和杨制使才是打硬仗的。”

赵子称原本就对呼延灼的骑兵有些好奇,便借机把话题转移过去:“可能让我观摩一下将军的骑兵么?承蒙搭救,正好向将士们致谢。”

呼延灼连忙道:“尽管自便。”

赵子称便让人捧来几坛船中存着的酒水,一些大碗,他亲自跟呼延灼带的那群军官、骑兵交谈了一会儿,给每个队率以上的骑兵军官都亲手斟了三碗酒,说些赞许的话。

军官们看他气质,虽然不曾穿着官服,但也知道他是个体面读书人,定有功名在身。后来得知他还是赵家宗室,内心愈发与有荣焉,接过赵子称递来的酒时,一个个胸膛挺得老鼓,肺活量都吸满了。

“诸位都是好样的,我大宋的骑兵,若都能这样用命操演,遇敌则先,何愁西贼辽狗!”

不过敬酒的过程中,赵子称也稍稍发现了一些令他失望的地方,呼延灼的骑兵虽然相对精锐,但也并不是什么逆天的存在,而且并不存在中的“连环马”,只是一些装备还算不错的重甲骑兵。

施耐庵写连环马,应该是受到了后来金国的铁浮屠影响,如今金人的铁浮屠还没流传开来,中原政权是不会选择连环重骑兵的,那东西昂贵,效率和灵活性也有问题,以汉人骑兵的骑术和技战术水平,强行搞连环马未必是好事。

另外,仅仅几句攀谈之间,赵子称也又发现了一个令他叹息的事实,那就是哪怕呼延灼这样的武将,也一样在吃空饷,而且吃得还更严重。

他本以为今日增援而来的这一两百骑,最多是一个营的编制,一个指挥使就能指挥得了。问过之后,才知道这里已经是两个营了,加起来才一百五六十骑,也就是平摊下来一个营才八十骑。

大宋的额定编制,骑兵四百人一营,八十骑就等于是八成的空饷,实际员额只剩两成。

相比之下,镇江那边梁家人算是带兵的庸才,人品也谈不上不贪,最多也就吃到七成空饷、留三成实额。

赵子称不想直接驳了呼延灼的面子,所以稍微给他留脸,找了个机会拉到一边才私下旁敲侧击问:

“呼延将军,恕我直言,蔡州这地方,自前唐以来,便民风彪悍。如今这王庆,虽是刚刚冒头,但在这种地方,很容易蔓延。你执掌本地禁军,还是要注意充实兵源才好……”

赵子称说得很委婉,正常人都看得出他没有恶意,纯是为了就事论事。

呼延灼自然也听得出来,所以并没有生气,反而无奈道:“贤弟是个实诚的,说的也都切中我军中弊端,我岂能不知。

既然贤弟这么敞亮,我也不瞒你,我何尝不想尽量充实兵源。但我练兵,素来追求精锐,你看这些骑兵的战马、兵甲,哪个不是精良之选?

士卒粮米、马匹的豆料,我也都按足了发。指望如此精炼,只能是减少人数了。”

赵子称听了呼延灼的解说,再仔细看去,发现呼延灼的骑兵虽然少是少,精锐也确实精锐。

武器盔甲保养得很光鲜,士兵也都高壮,一看就是平时能经常吃饱的。战马也比别处看到的膘肥体壮一些,这才能扛得动重甲骑兵。

估计他这边养两成额定人数的兵源,花费的钱粮可能比梁家那边养三成额定兵源花的还多。

“看来这个呼延灼,练骑兵的本事还是有的,心也不算贪,主要是受制于钱粮和物资,才不能扩军。这样的人若能保护下来,将来也能引为臂助,只要解决了钱粮问题,他就能发挥出战斗力。”

赵子称心中暗忖,觉得呼延灼倒是挺适合自己的能力结构。

作为穿越者,赵子称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就是钱的问题。以后他还可以弄出更多生财之道。

其实北宋哪怕到了后期,也是不缺钱的。

靖康之耻的时候,汴京城被金国攻破,最后多少金银钱粮、武器装备,都被金国搜刮走了,让人一想到就忍不住扼腕叹息。

宋朝之富,财政收入之高,也是冠绝历朝历代的,只是冗官冗兵冗费各种乱七八糟的花销太多,损耗太大,经费利用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