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国的东征,也不太顺利。
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而进入波斯腹地之后,还要面临被波斯人偷袭的风险。
所以李象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场大战。
而在他看来,波斯别说是再坚持一两年了,即便是再多个年头,应该都没太大问题!
“这样也好。”
“波斯顶住了压力,我大唐就有充足的时间调整了!”
李象口中所谓的调整。
指的自然是大唐内部的赋税制度改革,和府兵制度改革!
这两项改革,已经是必然之势。
这次回长安,李象就打算在年初之际将自己的报纸彻底发行出去。
而在这之前,李厥的那本关于府兵制度改革的奏疏,已经在朝堂上露相了!
一想到这些,李象就归心似箭。
“二郎啊二郎。”
“这一次咱们兄弟,又要争个高下之分了……!”
……
大唐,长安。
天刚蒙蒙亮,皇城的承天门外,就已经聚集满了参加大朝会的文武百官。
按照大唐的规制。
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被称为朔望日,而这两天都会举行大朝会,在京官员都要尽可能的到场。
当然了。
所谓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
一般重要的国策,都会在李承乾这个皇帝与一众宰相重臣们商议出个差不多后,才会在大朝会上公之于众。
人群中,杜荷紧了紧自己身上的袍子,暗暗皱眉,不理解为什么才十月长安就这么冷了。
“今年天寒,陕州那边前两天才下了场大雪。”
赵节搓着手,从不远处走来,站在杜荷身旁一边说着,一边露出了个淡淡的笑容。
“话说回来。”
“辽王殿下的那份奏疏,你看过没?!”
“废话!”
“别说是我了,你不也看过?!”
杜荷扫了一眼身旁的赵节,回了一句之后,就顺着这个话茬继续道:
“你觉得这份奏疏,写的怎么样?!”
“非常好!”
赵节毫不迟疑的给出了自己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