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有点尴尬,萧奉先和萧兀纳二人对视,相顾无言。
良久,萧奉先突然幽幽地道:“萧兄啊,从今以后,我们要多读书,多充实自己啊……”
萧兀纳郑重地点头:“此言甚善!”
…………
汴京,政事堂。
君无戏言,官家说出来的话,下面的朝臣是一定要照办的,这叫“圣旨”。
在赵孝骞的旨意下,政事堂新设了一个名叫“新政司”的机构,它基本没有权力,只是一个临时的官方机构,专门用来研究新政修正工作的。
别看它只是临时的,但它的首官却来头不小。
章惇和韩忠彦。
一个是当朝宰相,一个是监察大夫,两位都是万人之上的大佬。
而新政司的成员组成,除了政事堂的宰相外,还包括下放乡村,刚刚被调任回京的数十名官员。
是的,原来的一百名下放的官员,被召回京的只剩数十名,几乎少了一小半。
那些没被召回京的,已经原地罢官免职了。
被免职的官员都是态度上有问题,没有认真对待下放乡村,体察民间疾苦这件事。
都以为是官家为了立政绩,博名声而搞的形象面子工程,结果没想到官家居然是玩真的,于是一小半官员当即就被官家罢免了。
大宋什么都缺,唯独不缺官儿。
大宋的官儿实在太多,太臃肿了,及时罢免一批官员,对大宋来说不是坏事。
被罢官的官员们悔恨万分,托人找关系也好,上疏陈情也好,都被政事堂当即驳回。
官家的态度很坚决,此事已无转圜的余地,这些态度不端正的官员不仅被罢免,而且是终生不再叙用。
惩罚力度之强,又令朝堂群臣狠狠震惊了一回,对这位官家愈发感到敬畏。
有惩罚,自然也有奖赏。
这次下放一百名官员到民间,所有官员里收获最大的,莫过于奉议郎郑朝宗了。
曾经籍籍无名的寄禄官,就因为摆正了态度,在奏疏中说了实话,被官家一眼看中,不仅调回了汴京,而且晋升为资政殿学士,京畿路观察使留后。
这升官的速度,简直比坐火箭还快。
不仅如此,郑朝宗还被调入了新政司,参与商讨研究新政条款修正工作。
一步登天。
:https://5141e448d.xyz。手机版:https://5141e448d.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