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三尾相公

大宋悍臣 鼠猫狗鸽 8201 字 1个月前

赵祯决定亲自给王洙下一道圣旨,勉励他,顺便给他封了贴职官以作鼓励。

都是无实际职务,只是作为文官的荣誉衔,还能多领一份工资。

可以说王洙一下子就成为整个大宋最牛逼的“老师”了,一甲前五名有四个都是出自他的班级。

连此时在东京厮混的大儒刘筠、冯元都没有如此成绩。

他们只是自己个学问好,教授的学生足够多,但是还真没有遇到如此扎堆出色的学生。

宋煊等新科进士到了大相国寺,在礼部官员蔡齐的引领下,开始拜孔孟圣人,举行一系列的仪式。

东京城百姓自是围的水泄不通,要不是金吾卫的刀枪晃眼,真有敢掳走进士,直接把他们塞到女儿的被窝当中去。

石孝孙站的笔直,自家妹夫成了千百年来第一个“三尾相公”!

石家以前被杯酒释兵权,也不需要“三元相公”来拔高,因为他们都不敢想。

只是想着能有一个进士妹夫就成。

他们兄弟几个都没想到宋煊给他们介绍的不仅是进士!

光是这份气运,就不是寻常能够比拟的。

石家这几兄弟满意的不得了。

石元孙直接就不当差了,小跑着从皇宫跟了出来,此时站在弟弟身边:

“回头得送重礼谢谢状元郎啊!”

“待到他成亲的时候,咱们家定要送上厚礼。”

石元孙根本就不拿钱当钱。

只是等他不再缺钱,又站在东京城这个名利场的漩涡当中,他深刻的理解有些时候钱并不能解决许多问题。

甚至能不能保住家族海量的财富,都是一个未知数呢!

权力才是最重要的。

投资新科进士,是大宋官场的惯例。

大多数都是要在通过省试之后,然后在殿试开盲盒。

否则等人家中了进士,自是有了足够的底气,这个时候你再想贴上去,那意义可就削弱了许多。

宋煊作为“带头大哥”,在礼部官员蔡齐的指引下,充当领头羊,零零碎碎的活是真的多。

到了这个时候,都该吃中午饭了。

不过好在礼部也给准备了餐食,或者不想吃也可以走。

等待官家召开的琼林宴再次相聚。

宋煊倒是没率先离开,都这个点了,外面人山人海的,吃上饭都不知道什么时候。

他直接接过属于自己的“盒饭”,就是在大相国寺吃了起来。

韩琦等人全都围坐过来。

阮逸脸上带着笑容:“十二哥儿,我当真是没料到我能上榜。”

跟他同住的胡瑗以及张源等人全都是落榜了。

再加上之前阮逸都病的要死了,谁承想会有今日?

可谓是一脚天堂,一脚地狱了。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阮逸脸上带着笑,他都没想到会有今日!

外放到镇江军节度推官,从八品,也不错了。

阮逸闻言当真是会心一笑。

当时宋煊递给穷困潦倒自己一片金叶子的时候,他都觉得是在做梦,更不敢想能挺过来,还有今日的成就。

“十二哥说的对。”

范详脸上的笑是怎么遮都遮不住:“官家可是夸我是三尾相公!”

“呦呦~呦!”

宋煊打趣道: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你范详可是蝎子粑粑独一份啊,只有朝堂那些高官才能被称为相公,你小子钱途无量啊!”

范详嘿嘿笑着,今日他已然被巨大的惊喜给砸了。

随即包拯又主动开口:“我是没想到祝兄弟他能落榜。”

“是啊。”

韩琦也附和了一声。

他平日里虽然不爱说话,但是对于祝玉的实力也是有过了解的。

“祝大郎许是不擅长这道策论,毕竟咱们一个都没有压中考题的。”

宋煊给解释了一遭,很快就略过去了,众人陷入激烈的讨论当中。

待到吃完之后,他们还要骑马返回东华门,至少自己的衣服还要拿回来,军马要还回去。

这些马匹可是相当的珍贵!

今日游行之后,许多新科进士都极为兴奋。

宋煊等人也不例外,回去之后晚上更是不醉不睡。

新科进士的消息,自是有官府快马加鞭的传回家乡去。

宋煊考试写是户籍上的地位,消息没有送回应天府宋城的书铺位置,而是直接本着宁陵县而去。

同时也是通知了本地知县。

知县一听自己治下出了一个连中三元的状元郎,当即大喜,这不就是要升迁了!

“宋状元家在何处?”

知县连忙叫人给他准备官府以及出行的轿子,另外仪仗队也要安排上。

作为本地的“土皇帝”,一声命令之下,大多数人都转动了起来。

“哪位宋状元?”

“可是宋煊宋十二?”

“正是。”

高捕快呆愣了一会,他连忙开口道:

“吴老爷,我素来与十二郎有旧,知道他家在哪里!”

“哦?”

吴知县连忙把高捕快叫进来:

“你速速与本知县说一说宋状元的事。”

高捕快当即就开始为宋煊吹嘘起来了,什么自力更生,义薄云天,一日除两害之类的。

这下子连在县衙当小吏的宋煊堂伯父都坐不住了,连忙追着同僚问。

可是叫宋煊?

得到确切回答后,他激动的有些发抖。

整个宁陵县除了他那“勒马镇三害之首”的侄儿考取了应天府解元,其余人在宁陵县可没有这个成就啊!

“好好好。”

吴知县连连点头,当即指着高捕快道:

“从今日起,你便是本县的捕头,待到今日事毕,明日便上岗。”

高捕快登时一愣,他就是说一说有关宋煊的事,就被升为捕头。

这可是自己谋求了十几年都没有得到的位置。

谁承想人脉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

高捕头大喜,连忙道谢。

吴知县摆摆手。

他可以预见宋煊今后的成就,定然在自己之上。

如今自己快要四十岁还是个知县,再过多少年都不一定能穿上紫袍。

但是宋煊不一样啊!

有了王曾的先例,甚至宋庠那也是被破格提拔留在京师为官。

当京官。

许多大宋官员做梦都想啊!

只有在京师为官,才能有机会奔着宰相的位置去。

要不然一辈子都升不到五品官。

吴知县以前不知道,但现在要详细打探宋煊的家世,如此才能更好的与他接触。

不仅是高捕头抓住了机会,连带着宋煊的堂伯父也连忙壮着胆子过来询问知县,是否是勒马镇的宋家?

再得到肯定答复后,宋煊的伯父当即自报家门。

他爹与宋煊他爷是兄弟,如此亲近的关系,可比高捕头要近多了。

吴知县当即也给宋煊他伯父升了职。

反正县衙内,他一般都不管这些。

可是作为知县,对于县衙内所有人都有权升职和开革出去。

如今他与宋煊是同一阶级的“官”了。

那自然是要好好表示表示的。

在吴知县的带领下,报喜的信使一同奔着宋煊的老家而去。

这件事虽然宋煊写信回来了,但是宋老爷子没有往外说,遇到信差的大伯心里犯嘀咕,更是没往外露。

谁承想这小子真的能考中状元呐?

毕竟他这个当大伯父的,可是有点不当人的。

可是今日知县老爷都亲自登门了,连带着报喜的信使也是公布了宋煊的成绩,连中三元。

一下子就让宋家以及左邻右舍全都沸腾起来了。

这可真是鸡窝里飞出个金凤凰来。

鲤鱼跃龙门,一下子就成了官!

尽管宋家以前也出过进士,只是宋煊二伯父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太多的政治遗产。

现在宋煊年纪轻轻就给宋家续上了荣耀。

宋老爷子今日的腰杆子挺的特别直。

知县亲自登门拜访,整个县有几家会有如此待遇?

尤其是从知县嘴里吐出来的全都是好话以及一些吹捧之类的话。

如何能不让人高兴?

只是宋煊的亲爹,依旧没有在家,而是在赌坊里打发时间。

倒是没有好事者去通知他。

因为邻居都知道宋煊自幼就看不上他爹,八岁都独立自主讨生活,这是当爹的能干出来的事?

不仅仅是宋煊的家乡,连带着他自己的居住地。

因为距离应天书院近,那些省试落榜来游学的学子们,已经宣扬开了宋煊中了会元,又霸榜之类的消息。

只是如今院长被天子召入京城,许多杂事都是张师德在管理。

而张师德身体又不好,只能慢慢处理,对于这些事情都不做回答。

甚至他也早就知道宋煊夺得状元的消息。

在官府没有宣布之前,书院是绝对不会率先宣布的。

但是有不少学子每天都去十二书铺打卡,询问是否有消息传回来。

作为主事的肖志鸿强忍着得意的嘴脸,说自家少爷还没有写信,不清楚事情的发生。

可就在今日,宋城内规模最大的“灵台寺”突然打出招牌。

就是天圣五年一甲前五名,以及在应天书院诸多读书的学子,他们经常来寺庙里吃斋饭读书。

为了庆祝宋煊连中三元,范详连中尾,以及诸多应天书院进士。

灵台寺直接大庆三天,每日都准备丰盛的斋饭,为香客们提供吃食。

正在寺庙吃斋饭的柳三变,有些发蒙。

他在应天书院游学一段时间,返回老家,如今心有不甘又返回来。

未曾想直接就听到了如此爆炸性的消息。

柳三变知道宋煊是有实力的,可他在诗词一道上碾压自己,科举考试都改革了。

他策论写的也极好吗?

“这位施主,若是不够,还能再盛。”

听着迎客僧的提醒,柳三变茫然的抬头:“消息为真?”

“自是不敢拿宋状元的名声欺骗施主,况且出家人不打诳语。”

柳三变悠悠的叹了口气:

“想我今年四十有三,在科举场上打拼数年,如今连省试都无法通过,我与十二郎也是相知相交,他年纪轻轻就能连中三元,当真是令人唏嘘啊!”

“若是施主能够静下心来在应天书院学习,时不时的也效仿他们来我灵台寺修身养性,说不准也能考上呢。”

听着迎客僧的话,柳三变其实内心也不抱希望了,他甚至都想要走那种几次考不上就能被特批当官当路子。

虽然前途没有,但总比要饿死了强。

灵台寺的消息一出,直接让宋城百姓轰动起来。

许多人都来灵台寺询问。

毕竟这种事怎么都该是应天书院宣布。

但是官府的喜报直接本着宋煊老家去了,并没有来得及送书院一份。

尤其是宋煊的老家距离开封府更近。

接替晏殊为应天府知府的是李迪,他与丁度争夺翰林学士失败,再加上丁度是吕夷简一派的人。

王曾只能让李迪在应天府养望,做出一番政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