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名动三京

大宋悍臣 鼠猫狗鸽 8230 字 2个月前

未曾想他竟然对于主要考察策论也是得心应手?

故而大感意外。

毕竟他这个丞相只要还没死,依旧是有机会给宋煊在省试当中透透题的。

至于殿试嘛。

宋煊就自求多福吧,没有人会傻到去偷窥天子写下的题目。

这风险冒得太大了。

王钦若也觉得没必要这样做,更不会像当初与寇准争斗一样,为晏殊提前提供考题。

以至于晏殊自己个在官家面前漏个大脸,反倒把他们这些南人都撂进去了。

“这般自信?”

王钦若摸着自己花白的胡须道:“果真是少年英才啊!”

“丞相过誉了。”

宋煊先推崇了一下应天书院的师资力量,以及晏殊这个作为知府的全力支持。

他在书院当中,只需要专心学习即可。

故而在面对朝廷科举改革消息后,自是会全力备考省试。

王钦若与晏殊也早就是老相识了,明白晏殊一贯明哲保身的想法。

这一点在他看来,身在局中,哪有让自己置身事外的机会啊?

你不争,就得退出去。

因为宰相的位置,只能坐下几个屁股,可人人都想做。

不争怎么办?

王钦若听着宋煊的唠叨,一瞬间就分辨出来了。

他说这么多,就是想要靠着自己通过省试,无需要自己给他做些“助力”。

看样子说自己的儿子在他面前说过什么话,导致误会了。

王钦若眯着眼睛瞥向宋煊:

“老夫这个病,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了命,你把我儿子的病治的七七八八,若是还想要求回报,时间可不多了呦。”

“哈哈哈。”

闻听此言的宋煊放声大笑。

笑的王钦若这个纵横几十年的老狐狸,都有些莫名其妙。

如此直白的话语,他相信宋煊对待政治再怎么不敏感,也听明白了。

“人走茶凉。”

那可不是白说的。

再加上王钦若自己的名声挺不好的。

他纵然说想要自己这杯茶凉的慢一点,都不一定能把自己的老部下给提上来,只能尽量的给他们安排好。

以前王钦若觉得无所谓,反正自己的儿子也用不上。

但是随着王从益吃了宋煊的特质药后,身体渐渐好转后。

不怎么考虑家族后事的王钦若也开始大力提拔自己人了。

就是想要让自己“这杯茶”热的慢一些。

就连王从益也不明白宋煊有什么好笑的。

“王丞相莫要,小觑于我啊!”

听着宋煊的回复,王钦若惊诧了一会,才忍不住轻生笑了笑。

果然。

跟在晏殊身边,倒是学会了清高这个品质。

兴许他也跟晏殊一样,恃才傲物,想要依靠自己真正的实力,用不着其余人的帮助。

“宋十二,你要想清楚,过了这村没这店了。”

王钦若也不再多说什么,反正机会已经给过宋煊了,是他自己主动不要的。

“当然了。”

宋煊站起身来,再次行礼:

“况且我给王兄看病也不是为了在科举场上舞弊用的。”

王从益当初是打探到了宋煊把顾子墨给救回来了,这才求上门去。

他给宋煊送钱送人送各种物资,才有了这个特效药。

尽管刚开始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可时间一长,王从益就觉得自己的病症轻了许多,更是大喜过望。

从此对宋煊的特效药深信不疑。

他说真的想要帮助宋煊在科举场上更加轻松的取得一点好成绩的。

奈何宋煊一直都在拒绝。

但是王钦若却是明白,宋煊拒绝除了说因为自傲外,更是不想深度捆绑他们王家这条船。

王钦若瞥了瞥自己的亲儿子,他这辈子能够不受病痛的折磨活到老就行了,至于官场,他还真不适合了。

如今宋煊这条“浅鱼”不愿意获得助力,待到他越过龙门后,也不会对王家多家照顾。

很明显,双方并没有想要深度合作的意愿。

“你若是今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来相府与我说就行。”

王钦若也不想在科举上非要给宋煊扯上污点。

“多谢王丞相。”

宋煊告辞,王从益出门送来送,又回来。

“爹,你方才说那话说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

王钦若对于儿子这般没头脑,心想我儿子怎么能说这幅模样呢?

在朝堂当中厮混,没有点政治灵敏性,如何能做到宰相的位置?

“没什么意思,就是我想要说给宋煊听的意思。”

王从益被他爹如此一闹腾,依旧没有明白他爹话里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只能说,此子将来必成大器。”

王钦若指了指自己这双眼睛:“我这一辈子还从来都没有看错过人呢。”

“啊?”

王从益觉得他一直都认为宋煊有本事,将来名垂青史根本就算不得什么难事。

自己老父亲是不是病糊涂了,还开始自夸起来。

王从益甚至一度想要把宋煊给喊回来,再给他爹诊脉一二,确保病情没有加重。

宋煊从相府出来后,对于王钦若的操作嗤之以鼻。

什么狗东西?

就是如此报答恩人的?

想要给我的履历上抹屎。

从而达到与他们家站在一条船上的目的?

王钦若个人也没有什么势力,他上面有寇准、丁谓等人压着。

待到龙虎斗的这二位无了,他才上位的。

如此短的时间,再加上皇太后、天子各有各的“簇拥者”,王钦若想安插自己人都有心无力。

“我宋十二又不是不学无术,这么多年投入到科举考试上的精力,一丁点都没有白费。”

“用得着你在这里装大尾巴狼?”

“朝廷又改革到有利于我的优势,小爷疯了才会跟你提前要题目。”

至少在写策论这方面上,宋煊并不觉得自己很差。

回了家之后,宋煊洗了个澡,才瞧见桌子上收到了几封信。

一个是曹利用的,一个上钱惟演的,还有一份是苏洵的。

宋煊当即打开苏洵的来信。

他已然回到了家乡,收到了宋煊给他寄来的信件。

苏洵在返回家的路途上,便听到有人议论十二哥的中秋诗词,这让他也是与荣有焉。

而且苏洵也知道,宋煊写的这首词是怀念自己,所以他更加兴奋。

待到回了家之后,整个房间都被他贴上了这首词。

苏洵又是有些苦恼,自己一路上看了那么多的名山大川,但是写出来的诗词他始终不满意。

倒也不是想要让宋煊给他批改一番。

因为经过宋煊的手,那首诗赋就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了。

在信中苏洵询问宋煊,如何能够做出一首较好的诗词来。

还望十二哥能够解惑。

宋煊直接摊开信纸,第一句就写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总之,这个就是要靠着大量的,到时候才会有灵感。

不会写出一戳一蹦跶那种歪诗来。

宋煊当然知道苏洵的浪子性子,就算是成亲后,依旧没有变化。

还需年龄再大一些,他才明白读书的道理。

在这方面上,谁劝苏洵都没有用。

宋煊也没有劝他,就是解答他的疑惑,多读唐诗。

待你苏洵下次看见了壮丽的山川后,才不会说儿豁,仙人板板之类的。

宋煊把苏洵的回信放在一边,等待墨水干涸。

他又撕开曹利用的书信。

曹利用就是想要告诉宋煊,朝廷科举考试要改革了,希望宋煊不要气馁。

就算诗赋权重下降,可你也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总之,就是好好复习,争取考个省元出来。

东京的房子我已经提前给你租赁好了,到时候来了东京参加考试,直接住下就行。

免得到时候什么都抢不到,为了自己的面子不来他家,反倒要去睡大街之类的。

宋煊笑了笑,并没有多说什么。

纵然东京城的放假时间贵,但是对于曹利用这个级别而言,租一处房子几个月的时间,不去住人,那也是没什么压力的。

曹利用不仅说了这个事,还有辽国战事的事,大军已经出发。

他会派人密切监视他们的成败动向。

毕竟他可是顶着极大的压力去跟他们说自己那与众不同的观点。

无论如何,曹利用若是“预言”失败。

那今后中枢议事就更没有他曹利用的事情了。

无论是皇太后、官家,甚至是其余大臣,把曹利用踢出中枢都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武将在大宋的朝廷体系当中,就是这么的不够有地位。

强如后期的狄青,那也是被弹劾的命。

面对曹利用的担忧,宋煊也很快就给他回了封信。

没事就吃溜溜梅。

至于曹利用能不能理解,宋煊也懒得说什么了。

他好歹也是大宋有名的战将,南征北战的,到了年老的时候,却也是如此畏畏缩缩。

看样子被朝廷那几个文人“折磨的”连点自信都没有了。

宋煊也不知道要如何安慰他。

最终又给他添了几句话,让他放宽心。

这个时候苏洵的回信已经墨水干了,宋煊再次塞好,避免出现差错寄信。

最后一封是钱惟演发来的,宋煊不明白他有什么可写信的?

带着疑问,宋煊打开之后,仔细看了看。

钱惟演便是一阵客套话,他非常欣赏宋煊,愿意与宋煊结为忘年交之类的。

他希望今后能多写信加强联系之类的。

宋煊一听这话头都大了。

什么他娘的忘年交。

你也不瞧瞧我正在备战“高考”呢,哪有时间给你写信完。

就钱惟演不单单的写信,他还写了几首西昆体的诗,请宋煊品鉴一二。

最好还能给他写几首唱和诗。

毕竟大宋文人之间的交流,就是如此嘛!

宋煊把信件扔下,如此作态,自是让他想起一些疯狂崇拜者的骚操作。

否则他也不会在洛阳那么快就逃回来了!

宋煊想了想,随即把肖智鸿叫来了:

“你随便写写那西昆体的诗,然后给他回信。”

肖智鸿看完了钱惟演的书信,有些不可置信的道:

“少爷,让我给他写回信,这合适吗?”

“有什么不合适的,反正他又不知道是你。”

“哎。”

肖智鸿连忙应下,反正是少爷交代的。

宋煊又把其余两封信贴好,让他转交给陶宏,明天帮忙给寄出去。

待到做完了这一切,宋煊躺在床榻上,思索着该如何训练策论的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