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官家的小习惯

大宋悍臣 鼠猫狗鸽 4004 字 2个月前

唯有在军事的事情上,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此一来,搞得大家都不知所措。

他们不明白曹利用到底是怎么回事,突然改了性子?

莫不是太后在暗中敲打过他了!

曹利用如今是无人能够压制住他,所以才嚣张跋扈。

这个压制,目前朝中也无人,实在是不明白。

曹利用却是狠狠的践行了宋煊给他出的主意,在朝中当个好好先生。

至于什么座次都不在重要了。

今后他可是要配享太庙的。

有了这么一个更宏伟的目标,曹利用不屑的与他们在争论什么。

无论是刘娥还是同殿为臣的宰相们,都想不明白曹利用为何突然改了性子。

但不重要,至少曹利用的态度让他们舒服,而且情绪价值也是给到了。

这一点他们非常满意。

坐在皇帝位置上的赵祯却是看得明白。

曹利用去了一趟宋城,见了宋煊后,回来就收拢了自己的臭脾气,而且不自大了。

这件事,赵祯是极为满意的。

否则手下的宰相们不和,真的会让赵祯感到头疼,一时间又没有办法给他们说和。

唯有宰相们齐心协力的为大宋办事,天下百姓才能少吃些苦。

“吕夷简与曹侍中所言可有异议?”

刘娥的询问,众人都表示赞同。

那便安排范雍为主使,曹仪为副使,立即出发前往西北处理此事。

待到议论此事后,依旧是回到了有关科举考试改革的事情上。

各地到处传回来一些消息,便是学子们恳求能够收回新政。

几个宰相又是一阵议论,倒是没有达成一致。

而刘娥依旧不肯放弃试探曹利用,又把问题抛给他。

“回太后,家父虽是以进士入仕,但臣却是以武职入仕,对于科举并不了解。”

“可是王曾说的也在理,大宋的官员越来越多,自是需要优中择优。”

王曾意外的瞥了曹利用一眼,毕竟在这个小群体当中,王曾一度认为曹利用是视自己为最大的对手。

未曾想这么长时间,问他话,他便觉得自己说的对。

“可是吕夷简所言也有道理。”曹利用又拉了回来,并没有搞偏架:

“突然改革,并没有让许多学子适应,怕是会闹出事端。”

刘娥突然有些想要放弃试探的想法了。

曹利用这是觉得谁说的都对,但是他就不发表自己的看法。

而且给出的理由,也是颇为符合他这个枢密使说的话。

若是真的在科举考试上说谏言,定然会遭到那群文人宰相的集火。

你一个臭丘八,也配给科举考试提意见?

故而这种事大家就是维持面上的体面,问一问罢了。

“太后,陛下,此事不仅要迅速推行,而且还要在明年的春闱推行以策论为主导,而不是诗赋。”

王曾又加大了改革的步伐,列举了策论为主的好处和理由。

诸如选拔实用人才,策论要求考生针对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能够更好地考察考生的治国理政能力和实际才干。

减少浮华之风,策论注重内容而非形式,能够减少科举考试中的浮华文风,提倡务实学风。

这其实是为欧阳修倡导古文运动的开端,反对骈文的华丽空洞。

因为西昆体当真是过于空洞。

当官之后,就会写诗来与同僚在酒场上应和,于官场、朝廷无益。

最重要的是诗赋的缺点:迎合考官喜好。

诗赋考试容易导致考生揣摩考官喜好,投机取巧,而非真正提升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每个考官看诗赋都是有着极大的主观。

不像是策论,至少大多数人都能看出来学子的想法。

到时候选拔出来的优秀学子并不是朝廷所需要的人才。

那对大宋还有什么好处!

王曾与吕夷简因为科举变革这件事,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曹利用站在一旁看戏。

自从自己退出后,他们文官一致对外先把他排出小团体的操作就失效了,转而内部相互攻击。

谁都不愿意服气,都想要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制定政策。

曹利用看戏都有些看腻味了。

他只是暗暗的想着,宋煊也该参加发解试了。

就是不知道这次他能否真的考一个解元出来,给我这个未来的老丈人长长脸。

刘娥见宰相不和,其实她是有些高兴的。

唯有如此,才能维持朝廷的稳定,她也更能把控朝廷。

要是底下的臣子都一条心,到时候该睡不着觉的就是她了。

吵来吵去都没有个结果,刘娥只能宣布此事过后再议。

且先等各地的发解试结果出来之后,再进行商讨。

诸位相公该歇着歇着,该去吃饭的吃饭。

赵祯没有感到丝毫困倦,他的精神头可比满场的人都要足,仔仔细细的听着那些宰相们之间的争论,进而增长自己的见识。

他们说的都在理,但是为了大宋的将来,赵祯内心是想要支持王曾的,对科举考试进行一些变革。

因为西昆体那种诗词,他也是十分的不喜欢,过于空洞以及矫情!

待到赵祯回了房间休息,他立即就翻出了皇城司给他传回来源源不断有关宋煊的情况。

赵祯示意伺候的人全都出去,并且把门关好,他要仔细瞧瞧三国演义写到哪里了。

还有宋十二这阵子又干了什么缺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