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让他自行判断

他对赵光义好到这个程度,要真在病弱的时候知道赵光义用斧头把自己砍死,怕是真的会缓不过来。

本来烛影斧声就有很大的争议,毕竟赵光义没必要啊,就凭他和赵匡胤那些儿子的待遇,明摆着赵匡胤就是把皇位传给他的,他何必多此一举砍死自己二哥。

皇帝驾崩肯定会整理遗容,赵匡胤的遗容若真的有什么异样,反而会影响到赵光义的合法性,赵光义没有任何理由冒这个险。

“太祖官家,正史上对您驾崩之前的明确记载是您病重,没有召见任何人,就突然病逝了。

宋皇后命令王继恩召见您的次子德芳入官为您料理后事。

结果王继恩违背宋皇后的命令,直接去找当时是晋王的太宗官家,于是太宗官家入宫即位。

这才是正史记载,没有任何一个字写到烛影斧声!

在您驾崩一百年后熙宁年间那个和尚之前,都没有出现过这四个字!”苏轼再次解释。

本来烛影斧声这件事就有争议,有人相信这是杜撰,更多人相信这是事实。

这个事情在史学界吵来吵去的,到现在都没有一个明确定论。

但不管怎么样,此时此刻在这个情景之下都要先稳住赵匡胤,让他先不要相信。

等他情绪先稳定下来之后自行判断。

到那时候哪怕他相信烛影斧声确实是事实,也影响不到他身体健康了,最起码不会直接气死过去。

苏轼可不是空口说的,他还和李清照,刘娥翻了不少史料出来给赵匡胤看。

并且告诉赵匡胤哪些史料是宋朝时候的正史,哪些是野史,或者是明朝之后编的正史的。

三者之间出入确实很大。

“嗯,不用那么紧张。”赵匡胤看了苏轼,李清照和刘娥一眼,马上就猜出了这三个人此时为什么那么紧张。

“不管是真是假,现在都不可能是真的了。”赵匡胤说着,还敲了敲手机屏幕。

他活过来了,只要他活下去,一切都会改变,一个烛影斧声,影响不到他什么。

“这个王继恩,有意思。”赵匡胤轻笑了下。

刚刚在宫中,他一提到汉国,王继恩马上提赵光义。

他还以为自己多想。

哪里想到现在看了苏轼他们给的史料,他终于证实,王继恩确实已经是赵光义的人了。

“这个赵光义啊,我对他已经够好了,竟然还悄悄联系我身边的人。”赵匡胤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