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的人听了,也过来问,“先生,我们也可以去镇上的书院吗?”

李长白道:“镇上的永安书院不是想去就可以去的,需要凭本事。你们都可以去参加考试,若是考得上,就能上。若是考不上,也可以回来继续读,两年后也能参加科举。”

孙思宁想,这应该就是一个分界线了。对于这儿的人来说,学习也真的是唯一的出路。孙家里的三个哥哥,大哥和二哥学习比较好,三哥是无心学习的,将来估计要走别的路。眼下爹娘要做生意,想必日后会成为三哥的出路。

至于萧綦……他的身份不明,不晓得他日后会走什么样的路。

自己嘛……要努力争一争,给自己争一个未来。

孙思祁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想法,萧綦听了李长白的话也跟着陷入沉思。

放学后,几人结伴回家,到家就赶上吃饭。趁着菜还没上齐,孙思祁将李长白的话告诉了孙长青他们,问他们的想法。

孙长青觉得,李长白这么说了,肯定是想让孩子们更好。问,“那你们怎么想?”

孙思言说,“我不想离开你们…我觉得,跟着外公,也可以学。”

孙思祁跟孙思渊沉默了一会儿,由孙思祁开口,“爹、娘,爷爷、奶奶,丽娘姨,我想去永安书院。”

“我跟大哥的想法一样,想去外面看看。”孙思渊附和。

“永安书院在咱们这儿是好书院,但他们要求学子住在那儿,一个月回家两次。你们现在一个八岁,一个六岁,能照顾好自己吗?”

孙思祁道:“有些家务我们不会,但是趁着这阵子可以学。听闻永安书院那儿是管吃喝的,就是…每个月一人要五两银子……”他抬头看向自己爹娘,有些不好意思,“太贵了。”

“银子不是问题,爹可以去赚。你们若是想去,就去。只是,是否能够被录取,要看你们的本事。”

孙长青听说过永安书院,师资好,师德也不错。创办十余年,走出去不少学子,基本上个个都是秀才,最差也是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