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练兵总要花费时间,宁策暗想这么一来,一旦计划实施,自己却是要在这里多待两三个月时间了。
他这次出行,并不是一时的负气出走,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
如今是大宋宣和五年年末,再有两年,金兵就会大举南下,入侵宋朝,到了那时,国难思良将,用人之际,宋徽宗肯定会重新启用自己。
宁策给自己留下的时间,是一年,他打算用一年多点的时间,搞定苏伊士运河,然后返回大宋,恰好能赶上金兵入侵。
金兵入侵,代表宋金联盟的破裂,既然联盟破裂,所谓刺杀金国使臣这种案件,自然也会变得无足轻重,这就是宁策的想法。
所以算下时间,宁策觉得自己在南毗国,再待上三四个月,也不会影响大局,若是回去早了,反而还会惹得皇帝不高兴。
金国的思路,宁策看得很清楚,很简洁,但是非常有效。
他们先是连宋抗辽,干掉辽国这个最大的敌人,待到辽国被彻底消灭,金国一定会把目光,投向富庶却又武力孱弱的大宋。
所以在天祚帝还活着之前,宋金之间虽然也有摩擦和不快,但整体还是一个缓和的基调,
直到天祚帝身死,残余的辽人势力彻底被剿灭,金人才敢放心大胆地跟大宋翻脸,大举入侵。
宁策记得很清楚,天祚帝之死,恰好也是在两年之后,此人的死去,预示辽国势力最终消亡,也意味着金兵打下来的大片辽国土地,终于切切实实地被他们掌握在了手中,不用担心对手死灰复燃,前来抢夺。
所以宁策此次西游,在外界看来是黯然下野,退出政治舞台,但对宁策自己来说,却是一个以退为进,养精蓄锐的机会。
船舱之中,宁策定下基调,众人便只有执行,
先是派遣快船,前往巨港岘港,请镇守那里的卢俊义和燕青两人,立即开始训练新兵,
然后宁策打算把史进也调过来,倒不是让他镇守南毗国,而是想让他在将来的苏伊士运河上,发挥作用。
毕竟那里与大宋间隔万里之遥,如王寅所言,打下来之后,还要守住地盘,宁策将来的主战场在华夏这边,他不可能永远留在苏伊士,
朱武和史进两人,一文一武,将会承担起镇守苏伊士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