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当世大儒

酒楼里的几人,都是儒生打扮,坐在正中间是个白发苍苍的老者,面色端庄威严,虽然被人众星捧月般拥着,但他的眉宇间,却隐约有几分失落之色。

旁边一名三十余岁,气质儒雅的书生,拱手笑道:“没想到今日我等倒是大开眼界,先是见识了一番收费公路,随即又见知县挑衅知州,结果惨被打脸,可谓是不虚此行。”

他身旁一名二十余岁的青年闻言,顿时也是微微大笑,“怪事年年有,今日特别多,师兄说的是,今日我等岂止不虚此行,简直是大饱眼福。”

众人听了,脸上也皆都露出笑意,便有一个年纪轻轻,衣衫华贵的少年含笑说道:“黄中兄这个大饱眼福,未免用的有些早了,待我等到了阳谷,诗会之上,黄中兄,胡宪兄两人写出几首惊天动地的诗词来,震惊全场,那才是我等大饱眼福之时。”

此言一出,众人当即连声附和。

被称为黄中兄的青年闻言,连连笑着摆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黄中只不过略有文采,当不得诸位的抬举。”

又有人含笑说道:“黄兄何必太谦?区区郓州,能有什么人才可言,黄兄胡兄,可预定诗会前两名,至于第三名,在下听闻薛衙内势在必得。”

被称为胡兄的书生听了,只是微微一笑,并不说话,黄中年龄稍小,听了众人的几句奉承,虽然也是摆手谦让,但眉宇间的自得之色,却是难以掩饰。

就在这时,居中而坐的老者,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众人收了声,齐齐向老者望去。

只见老者眉头微皱,“上下不和,乃官场大忌,下官当众挑衅上官,此事,不是什么好现象。”

黄中便道:“老师有所不知,这姓张的知县,原本跟宁策有些恩怨……,”

于是他便把宁策当初为卢俊义出头,打着密侦司的名义,把张知县,当时还是张孔目,抓入大牢,从此两人结仇的经过,讲述了一遍。

众人听了,这才恍然大悟,心想难怪这知县如此咄咄逼人,闹了半天,原来两人早有仇怨。

又有人突然感慨起来:“只看这酒楼客栈,这收费公路,皆都是宁策的手笔,无论那一件都是赚大钱的生意,可见宁策此人,商才委实了得。”

众人听了,深有同感,纷纷出声附和。

这古代人哪见过现代的收费公路啊,尤其宁策采用的也是后世的经验,先借钱修路,路修好后,通过收费,把前期的投资全部偿还,到最后还有盈余。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哪怕在座的这些书生,都是当时的精英人士,也都看得眼花缭乱,惊叹不止。

无不对宁策的手腕和手段,深深地叹服。

就在这时,却见那老者又是微微摇头,“我辈行事,当以道德为先,才华倒是次要,

这宁策虽然有才,但老夫听闻,此人行事霸道,风,流好,色,更是私藏铠甲,隐有不臣之心,不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