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高大人派遣宁策一路兵马,直接去追杀贼首宋江了。
“高大人果然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索超难得文绉绉地说了一句话。
张清仔细一想,却又觉得有些不对,便问道:“据属下所知,宁大人手头兵力好像没多少,如何能击败宋江?”
高廉笑容和蔼,心中却在暗骂,心想太聪明的手下,果然不好带。
“张将军你有所不知,宁策手头只有几百兵,其余一万兵,乃是本官写信说服了李家庄的李应,以及扈家庄的扈成两人,有这两人麾下万名家丁相助,宁策才能取胜。”
高廉厚着脸皮,把功劳揽到自己身上,反正宁策也同意。
张清听了,恍然大悟,急忙拱手抱拳,“大人英明,属下佩服的五体投地!”
接下来的几日里,宁策十分忙碌。
他忙着把梁山和祝家庄的金银粮草,往凤凰山运,此外投降加上俘虏的梁山军有四五千人,这些人经过筛选,又得到了三千可战之兵。
仅仅这两件事,就让宁策忙得脚打后脑勺,但是在手下全力配合下,这两个艰巨的任务,进行得很顺利。
李俊和童威童猛也投降了,李俊是搞水军的人才,由于阮氏兄弟不想做官,只想过安稳日子,更显得李俊这种专业人才的宝贵,尤其是宁策正准备大力发展海军。
柴进罪名不大,没什么野心,又有丹书铁券护身,考虑到此人身家富贵,宁策打算从他身上敲一笔银子后,再放了他。
而在这三天时间里,宁策也终于和高廉商量好战报该怎么写。
出于低调避祸的考虑,宁策把高廉推向了此战的首功,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功,李应和扈成因为被高廉‘说服’,献出兵马打败了宋江,功劳也不小,至于宁策则排在后面。
不过实惠就全被宁策得了,三千精锐的兵马,以及不计其数的粮草和金银,这让宁策瞬间便膨胀了起来,颇有一种穷小子中了大奖五百万的感觉。
别的不说,仅仅祝家庄的粮食,就足足有五十万石!
换算成后世的概念,大概三万多吨。
宁策的钱粮危机,立即就解除了。
这些钱粮自然不会出现在战报上,
战报上只会有杀伤,俘虏梁山军的数量,以及那些投降和被抓获的梁山将领。
林冲临阵反正,属于有功之臣,呼延灼虽然动作太慢,宋江死了他才投降,但勉强也能得到一个临阵反正的功劳,至于李俊,樊瑞等人的投降和招安,则需要朝廷最后批准。
但朝廷多半不会驳高廉和宁策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