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劲哟,按照季节推算这时节它们应该还没到成熟期才对呀。”
人群中议论声此起彼伏,有人循着香味凑近了询问具体情况却并无实际购买意向。
通过一番交谈,李青龙总算搞清楚了本地市场的价位:青菜大概两块钱每斤、番茄则是一元五角已经是上限价格了……
基于对自己产品质量的信任感,他给自己设定的价格高出了常规水平整整一块钱。但从早到晚等了半天结果一个顾客都没有成交记录。
旁边卖菜的老农民瞅了一眼标价表之后摇了摇头:“小伙子,东西确实挺不错,可惜在我们这里这样的售价太昂贵咯。寻常百姓更愿意追求性价比,或许大城市才是你们的目标客群吧。”
“进城?大爷,我这一筐子几十公斤重的东西咋拉过去嘞?” 李青龙无奈摇头拒绝了这个建议。“算了算了,先等着看看再说,说不定很快就会有人感兴趣哩。”
随着气温上升知了也慵懒地低吟起来,市场上的人们纷纷前往树荫底下寻求一丝凉爽气息。此时恰好李青龙身边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人给了不少销售心得建议,提议适当降低价格促销试试看。
就在俩人正谈天说笑间忽然出现一名年轻家庭主妇驻足观看片刻然后问了一句:“您这儿黄瓜多少线呀?”
“四块五一斤哦!”李青龙立刻回复道。
“哇塞,这么高昂吗!?要知道现在可正当夏季啊,简直比抢钱还要过分哪!”这位顾客听罢惊讶不已。
“大姐,强买强卖自然是违法的行为啦,咱只是名正规小贩而已。至于是否接受我的服务就看您个人意愿喽。” 小伙子笑容可掬地说道。
最终那名女士摇着头走开了。
类似情景已不知重复上演了多少遍。的确如刚才那位老先生所述一般,由于该区域消费者普遍收入水平不高加上市场竞争激烈,大多数民众倾向于选择更加便宜且质量尚可接受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