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香村中,李纨头上带着斗笠,虽然额头之上已经香汗淋漓,不过依旧坚持着开垦了两分地出来。
“奶奶如何做这些子粗活,哪怕想做,让咱们院儿中的婆子、粗使丫鬟来做就是了,也不必亲自动手。”碧云在一旁跟着着急,可是又左右劝不住。
李纨瞪了一眼,“这是精细的,如何让她们来做了?”
“奶奶,现在这大热的天气,就算垦出来又能种的什么?”
微微驻足,李纨颇有成就感的看着身后的一小片田地,“你这丫头,不识的四节农时,我请托薛家姨妈采买了新鲜的胡瓜、寒瓜种子,我也专程翻了农书,这时节只要侍弄的好,同样也种的。”
碧云点了点头,“奶奶博闻多识,我们做丫鬟的哪儿知道这许多。不过,前几日垂钓的时候,奴婢见王爷倒是颇为欢喜奶奶种的胡瓜,还说与采买的那些不同,届时生长出来,也合该送一些过去让王爷吃用。”
李纨再度顿足,却是只觉得浑身的疲惫尽皆散去,她抿了抿嘴,只觉得这一小片田地尽皆充斥着希望与欢喜。相比而言,这几日贾雨村则是极为忙碌,一早一晚不仅需要在衙门办差,而平日还需要应茜香国使团的邀请,带着他们游览神京城的风光。
对此,鸿胪寺的官员自然是不满的,甚至明里暗里指责贾雨村越俎代庖。不过,贾雨村对此并不理会,更让他们难受的是,也不知道这贾雨村给那些使团灌了什么药,竟使得那些使团之人跟他们鸿胪寺这些正经官儿不亲近,反而是跟贾雨村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亲近。
这三天时间,隆兴帝虽然要斋戒,实际上也并不清闲。一应祝版由礼部尚书拟定之后,都需要隆兴帝来过目才能定下。包括一应礼仪等等,隆兴帝都要过一遍,也就是简单的彩排一遍,免得到时候出现差错。
三日的时间一晃而过,七月二十六,一大早,夏守忠和周贵便是带着足足几十名内侍到了斋宫。
隆兴帝和贾琮爷俩尽皆沐浴换衮服和冕服,随后出了斋宫。
斋宫之前,浩浩荡荡的仪仗已经在等着,有隆兴帝所乘坐的礼舆还有贾琮要乘坐的步舆,至于周围的仪仗更是足有数百人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