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来讲,讲究辩证施治,体质虚寒、燥热者用量肯定有别。咱能不能先划分出几种常见体质类型,对应设定基础用量,再根据实际试用情况调整?”
顾映楠说话的空挡,楚教授已经凑上去看了看书中的内容。
“有道理!就这么办。”
楚教授一拍大腿,“小莫,你去把咱们现有的伤者病历拿来,按体质分类整理好,速度要快!”
“好嘞!”
莫北临应了一声,转头就带着柠柠去搬病历。
这边众人围坐一起,对着病历热烈讨论起来。
正说着,莫北临抱着一大摞病历走了过来。
顾映楠翻着一本本病历,边看边说:“瞧,这位伤者体质偏阴虚,用药得润、得缓,主打滋阴清热,刺激太大反倒坏事;这位阳虚怕冷,药量得足些,激发阳气,助力伤口愈合……”
众人迅速分工,依据伤者体质分类梳理药材用量。
顾映楠提笔在纸上飞速记录,口中念念有词:“阴虚型,主药三钱、辅药一钱五……阳虚加倍,主药六钱……”
楚教授在一旁频频点头:“不错,思路越来越清晰了。可还有个问题,药材储备有限,有些稀缺药材用完就没了,得想想替代品。”
这时,一个年轻研究员小声提议:“楚教授,杨教授,我之前做野外考察时,发现几种本地草药,功效和咱们缺的药材有些相似,虽说未经临床验证,但这会儿不妨一试。”
杨教授眼睛一亮:“快说说,你遇见的是哪几种?”
“就是溪边常见的紫叶草,消炎祛肿效果不错。还有山坳里的地锦藤,收敛伤口一绝,古籍里也有类似药用记载。”
研究员边说边翻出随身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草药信息。
顾映楠接过笔记,仔细比对:“看着确实可行,不过贸然替换,药效稳定性难保证。先小剂量试用,观察反应,要是行,可解燃眉之急。”
众人齐动手,将新草药洗净、烘干、研磨,按拟定配方小心翼翼调配。第一剂试验药制成时,实验室里安静得针落可闻,所有人目光都聚焦在那一小瓶药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