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远航带着他的秘书应一伟,踏上了飞往京城的航班,这是他离开京城到安江市当了半年的市委书记之后,第一次回京。现代交通如此的方便,虽万里也能朝发夕至,陆远航竟然在半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回去过,也不知道这应该让人称赞呢还是感到遗憾呢?
随着一阵巨大的轰鸣声,波音七四七客机腾空而起,平稳地飞行在万米高空。头等舱里的空中小姐又开始了紧张的忙碌,递毛巾送饮料,十几分钟后,一切终于恢复了正常。
陆远航从包里取出了一本英文版的,由高卢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杜尔哥写的《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专心致志地研读了起来,不时还在一些重要段落上勾勾画画的。
这本书是前一段时间吴茵去安江市时,吴老托她带给陆远航的。吴老的意思也很明白,就是提醒陆远航不要荒废了学问,在处理完政务的闲暇时间,要加强学习,不时地给自己充充电。
陆远航这次回京也有意想请吴老给他帮忙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攻读一下在职博士研究生。这个计划陆远航在离京之前吴老就和他讲过,现在好多的地方都出现了博士市长和博士省长之类的官员,他这个硕士研究生也就有点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
其实陆远航想读博士研究生,也不全是想要镀镀金,在今后的仕途进步上有帮助,主要的还是想多增长点知识,能够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帮助。
陆远航也很清楚,最近几年,干部“攻硕”、“攻博”之风愈演愈烈,省部级、司局级、县处级,级级都有;从普通大学到名牌院校,处处可见,其人数之众,范围之广,已成为教育界乃至社会的“另类风景”。
他觉得干部注重知识更新和理论素质的提高,在繁忙工作之余不忘给自己“充电”,这本是一件好事,陆远航也是要求自己这样做的。可问题在于,目前一些官员的文凭获取过程正在失去其“真味”,逐渐演变成一种新的腐败———权学交易。
先不说官员读研,单位买单,单就这纸文凭的质量而论就足以令人汗颜。“攻硕”、“攻博”的干部入学考试远比全日制研究生容易得多。课程学习时间大大缩减,一般专门针对干部的研究生班是两至三年学制,授课大多在一年半内完成,一年授课两次,每次十五天左右。即使如此,依然是“报名时车水马龙,授课时门可罗雀”。
这些所谓的学员们大多公务繁忙,既不能按时来上课,也不能潜心研究,结果是听课由秘书代劳,论文由别人操刀,答辩论文不过是走过场。唯一属于自己的,就是闪着学术光环的一纸“合法”文凭。
陆远航对这纸文凭并不是十分在意,在安江的干部使用当中,他首先注重的是能力,其次才看学历。曾经有一个自我标榜是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的处级干部,曾几次给陆远航写信,要求陆远航给他一个县,说三年之内必有大治,言外之意就是拿着这纸文凭向陆远航要官当。
陆远航本着重知识重人才的原则,就把这个处级干部叫到了他的办公室,进行了一番交谈。结果发现,这个所谓的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竟然连一些基础的经济理论都搞不通,这倒让陆远航产生了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