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端午节

第二百五十八章:端午节

原本那田里已经犁好了地,所以这些天大家都忙着修渠的修渠,做水车的做水车,都忙得不可开交,眼见的都到了端午,大家这才闲了下来准备包粽子。

天一亮,江诗蕴就出了门去检查前两天泡着的稻种,那稻种是托村里庄稼种的最好的柳三叔选的,颗颗饱满,看着就分外喜人。此处地处北方,农作物大多都是耐寒耐旱的小麦和荞麦等,鲜少有人会种大米,所以江诗蕴提出要种植南方水稻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她是在天方夜谭。

这也怪不得大家不信,毕竟这种南方的种植物一向都很难在偏北些的地方养活,更别说是应州府了!要不是因为柳村有一条从大虫山流出来的小河,可以用来灌溉河流两岸的水田,大家还真不知道要怎么生活。

好在天佑柳村村民,大家靠着这神秘的大虫山,日子过得还算滋润,要不是之前那个佃主太过恶毒,不给他们留条活路,他们也不至于穷成这样!

其实这点问题江诗蕴一早就看出来了,这条河带来的大量淤泥足以用来沤肥,两岸圈出来的田也的确是很肥沃,可是有幸能够种植这一大片肥沃土地的佃户们,一年到头来却只能得到两百石粮食,剩下的都交到佃主和官府。再加上朝廷征收的各种税收,几番折腾下来,能养活一大家子都算不错了!

江诗蕴原本就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会在见到他们的第一面就提出要求全部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种植,佃户们虽然不解,可是也没得奈何,除了听从江诗蕴的安排就没了别的办法了!

稻种是放在温度相对来说更高些的柴房,柴房靠近厨房,接着厨房做饭时传出来的热度,更容易催发稻种发芽。江诗蕴现在使用的方法就是泡发育种,等种子发芽了再撒到秧田里育苗,这个过程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现在都已经五月了,只能算作晚稻,等晚稻收割,就还能再种一季稻,届时便可以收到两季的稻谷。

心下想着,江诗蕴撸起衣袖将手伸进瓮里,一伸进去就感觉到里面的温度很高,抓一把出来看看,果然看到已经破壳发芽的迹象。她欣喜地扬唇而笑,轻轻拍去手上粘着的稻种,拿起旁边搁着的小棍子,在瓮里搅拌了一下,让里面的温度变得更均匀些,也好避免部分稻种没发芽的情况。

看样子再过两天就可以下种了,现在温度高,育苗成活率会更高一点,只要注意施肥和放水,就可以保证秧田不出事。秧田自然是要选在日照时间最合适、且水源近便之处,不然现在水车还没建好,都不方便放水。

检查完稻种之后,江诗蕴照例还是去了河边的棚子,大家已经忙活起来了,辛嫂子带着大家一起包粽子,这边包着,那边就已经下锅开始煮了。看见江诗蕴过来了,大家都笑着跟她打招呼,她也笑着回应。

“蕴娘!快些过来尝尝!我们还做了好多艾米果子呢!”辛嫂子扬起手臂擦了擦额头渗出的汗,笑着捏起一块青青的长条形东西摆了摆。

江诗蕴眼眸瞬间一亮,这不就是艾草做成的圆子么?不过在这里做成了长条形。江诗蕴在现代时去南方出差就曾有幸尝过几次,很好吃的一种点心,只有在春季才能吃得上这个,因为这个的主要材料就是一种长在地表很小型的艾草。

这种艾草和悬挂在门梁上的不同,这种平时大多都采来喂养兔子,只有在初春时节,最鲜嫩的时候采最嫩的那部分做艾米果子。吃起来有股艾草的清香和甘甜,还有糯米的软糯醇香,非常好吃。而且若是揉面的时候手劲儿得当,吃起来还特别有嚼劲儿呢!一般都用来供奉神明。想想已经好久没吃过这个东西了,江诗蕴自然不会错过,便笑着走了过去,坐在桌前,也不避讳大家,直接拿起辛嫂子准备好的碗筷就夹起一只绿莹莹的艾米果子,轻轻吹了吹,就迫不及待地塞入口中咬下一口。

大概是刚起锅的,吃起来还有些烫嘴,江诗蕴被烫的脸都扭曲了,却还是不舍得松口,一直嘶嘶吸着气,囫囵吃下了第一个果子,还在嘴边扇了扇风,一边疾呼:“好烫!好烫!不过真的好吃啊!”

“慢点儿吃!这还有很多呢!看把你馋的!”辛嫂子笑得眉眼弯弯,怕她吃的急了烫着嘴,忙端来一杯凉茶让她喝点镇一镇。

江诗蕴略有些害羞地笑了笑,赶紧喝一口沁凉的凉茶含在口中,才觉得嘴里没那么烫了。她忽然诧异地看着自己手中还剩半杯的凉茶,将口中的茶水咽下方道:“辛嫂子,这便是你们昨日采来的草药熬得凉茶吗?”“是啊!昨日你不是说要准备一些清热解毒的汤水给大家喝着解暑么?我便央着我婆婆和一些有经验的老妈子们去大虫山下那片荒地去找了,还让小李子跟着去,就怕碰见个蛇虫鼠蚁的。小李子的爹是花匠,对付那些东西最有办法了!这不,今儿一大早我们就把这些草药都清洗出来熬成汤水了。”说着,辛嫂子从一只超大的陶罐里用竹筒舀出一些来给她看,果然在水底下还沉着一些变成褐色的草药渣。

江诗蕴欣慰地笑道:“如此甚好!一会儿就分派给大家喝吧!辛苦各位了!”

“哎呦!蕴娘你这说的是哪里话啊!要不是你半点私心也不存,给我们村建水车,还出资修水渠,又花那么多的钱来给那些汉子吃好喝好的,我们哪里有这机会尝到这些?蕴娘你可是我们见过最大方最无私的佃主了!”一旁正在包粽子的媳妇们都纷纷说了起来,无一例外都说江诗蕴是个善心的,以往会有那个佃主舍得花那么多钱给佃户,也就是江诗蕴才会这么大方了!能够在短短两天的时间内获得村民们的认可,这也是江诗蕴之前始料未及的事情,原本她也只是觉得,既然是要给自家的田修水渠,反正也是利民利己的事儿,自然是要投资一些的,所以便主动拿出一百两银子来给大家改善伙食,还派人专门去采购粮食菜蔬、水果点心,每日三餐不落。

庄户人本就淳朴,除却某些本性不善的,大多数人还是很好相处的,即便是一点小恩惠,也足以让对方感恩戴德。当然,江诗蕴本意可不是这个,不过是觉得这是应该做的罢了,大概是她在现代看到过太多自私自利的人,又想到初来柳村那日村民们的表现,所以才主动施以恩惠,也省的日后徒惹是非。

吃了几个艾米果子,江诗蕴腹中已然饱胀许多,因是糯米做成的果子,也不敢多吃了,否则一会儿再多喝些凉水就会涨肚。想到这儿,江诗蕴微微蹙眉,道:“辛嫂子,这糯米食虽然好吃,可是也不能吃多了,一会儿跟大家说说,吃得有半分饱,就换别的吃,喝些粥也不妨,但是莫要在吃完糯米食之后就喝凉水,这样很容易引起腹胀。”

辛嫂子霎时傻了眼,愣愣看着手中准备继续吃的艾米果子,期期艾艾地说:“还有这说法啊?我们以前吃的时候只觉得糯米食吃着容易饱,可还真没听说过这说法呢!就是偶尔有谁吃过后肚子不舒服了,也没往那方面想。你现在这么一说,我海真觉得是这么回事呢!”

此言一出,其他人也纷纷议论起来,觉得的确是这么回事,便纷纷口耳相传,让大家都注意些,别因为贪嘴而耽误了事儿。与大家寒暄一番过后,江诗蕴便信步走向河边,河面最宽的地方被选作建水车的最佳地段,此时大家已经在河面上架起了高架,还有连接水车下水口的管道,是选了最粗的竹子做的。

江诗蕴原本是想用水泥做,可是这里根本就没有这种东西,便无奈作罢。竹子要面临的问题就是老化和水量的蒸发量,与水泥管不同的时,竹子毕竟是植物,本身就会蒸发水分,如果用竹筒做管道的话,在成本上自然是要降低很多,可是同时效率也会差很多。

在这点上,江诗蕴一时还没想到更好的解决方案,也不知道要用什么来代替竹筒才是最好的,但是现在如果预定铁制管道的肯定是来不及的,先不说铁质管道的成本问题,就说这个时间上也是要耗费很多,如果一定要用铁管的话,就要提前做好了才行,现在根本就不适用。

不过好在这里离大虫山近便的很,要取材还是很方便的,山上的竹子也比较细,不像南方的毛竹那么粗。不过这样也算不错了,比起让佃户们一桶一桶地提上去要方便多了!

正在搭建水车的村民和工匠看见江诗蕴蹲在河岸边瞧,忙跟她打招呼,她有些无精打采的摆了摆手,很是心意阑珊,大家似乎看出她心情不好,面面相觑一番,便也没再说话,低头继续忙碌起来。

突然,远处传来一声呼喊,江诗蕴还在愣愣发着呆,并没有听见,旁边负责监工的柳富明扭头看了看远处疾奔而来的小姑娘,便扬声唤道:“蕴娘!蕴娘!有人在唤你!像是昨日刚来的那个小姑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