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先生是有功名在身的,他肯定对诗词歌赋有着独到的见解,依学生看评价就算了,何不借今天中秋月圆日,让孙先生也吟诗一首?”
“嘶。”
孙坚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眼睛瞪大看着汪县令。
你这老六!
怎么听不出来好赖话呢?
我啥时候对诗词有独到见解了?
“好啊,那就让孙先生也吟诗一首吧,也不枉我等今日相识。”还不等孙坚拒绝,姚天正就开口了。
这下孙坚被夹在中间,就是想逃也逃不掉了。
孙坚懵了。
吟诗他哪会呀,他背诗还行,作诗那不是难为他么?
等等!背诗?
对啊,自己何不把前世那些文坛大家的诗词抄一抄,应付应付
反正在这个世界又没人认识什么李白,杜甫,苏轼之流,他们的诗词也没出现过,自己尽管抄。
大乾朝一直以来都是武强文弱,历史上出名的文坛大家少之又少,因此大乾子民也一直被大周国和大夏国称为北蛮人。
这也是大乾国多年来的病痛点,乾武皇帝每次念及此处也都耿耿于怀,但这玩意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
“好吧,那小生就斗胆献丑了。”
孙坚无奈的端着酒杯,起身踱步站在窗前,望着天上的圆月开始酝酿起情绪来。
这背诗,不能直接脱口而出,还必须要配合演技,要不然打眼一看,就知道有假。
大约酝酿了半炷香的功夫后,孙坚闭上眼睛,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同时摇头晃脑起来。
眼看装的差不多了,孙坚也不含糊,直接就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搬抄了起来。
孙坚举起酒杯,对向月亮。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