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邈:“出去背书吧。”
白墨感觉到外面的新鲜空气在向他召唤,闻言立马跑了出去,就是背书也觉得很开心。
过了会儿,孙邈放下珠珠的文章,没有立即说什么,而是对下面另一个丝毫不被外界干扰的学生道:“商陆,你的文章可写好了?”
经过几年的学习与沉淀,商陆比之从前越发沉稳内敛、波澜不惊,容颜也越发出色俊朗,身姿挺拔。
刚才珠珠和白墨的闹腾丝毫没有打扰到他,听到师父的话,这才拿起自己的文章走过来。
他站在珠珠旁边,恭恭敬敬地把自己的文章呈给先生。
商陆写的是一篇安置流民之策。
这件事还要从一年多前说起。
一年多前突厥犯边,西州都护郭长雄率手下若干兵马奔赴前线誓死御敌,拢共耗时一年有余,上个月终于传来了令人精神振奋的大好消息。
西州大捷!
皇帝为之大喜,赐下厚赏之余,还下令举国欢庆。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当年的罗县令还是那位罗县令,几年未得升迁,便想借此机会挣表现。
于是他管辖范围内的地方都热闹得像是过年。
也是因为此,白家村整整热闹了七天才罢休。
商陆正是从这片热闹喜庆中看到了繁荣表象下的苍凉悲壮。
所有人都为西州大捷而庆祝欢呼,却无人提起终日受敌人侵扰不得安宁的边疆百姓,以及牺牲于战场上的数万英烈亡魂。
这些人身后还有数以万计的亲人朋友。
商陆认为,有些人正流离失所,有些人更家破人亡,还有些人,也已身躯残破。
这些人才是最值得被关注安置的人。
他们才是捷报中最应被提及厚赏的人。
只可惜,捷报后这段时间,不论是朝中还是民间都少有人为他们发声。
所以他写下了这篇流民安置之策。
孙邈一点都不意外他看问题的角度比常人刁钻深入,不过这篇流民安置之策鞭辟入里、切入要害,也确实写的好。
看了看在一旁百无聊懒的珠珠,孙邈突然问她。
“前段时间白家村摆了七日流水席,又是花灯又是舞狮,又是修建石碑纪念郭大都护,还要建长生牌位为他供奉,以此来庆祝西州大捷,对此你可有什么看法?”
珠珠嘟了嘟嘴,小时候的习惯长大了也偶尔流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