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官场:破局 佚名 1181 字 3个月前

这个问题陈明信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两天后,黄敬亭告诉陈明信,说乔象钟回省城了。乔象钟退休前,一直在黄江大学任教,学校旁边也买的有商品房,陈明信以为老头回去散心了,便没有在意。

几天后,春台镇突然出现大批量的扛着长枪短炮的记者,有官媒,而且级别还都不低。

黄江卫视、黄江日报、关州电视台、关州晚报、北方观察等……

小报记者和自媒体更是宛若过江之鲫。

春台镇宣传委员徐含瑞立即把情况上报给了镇党委和县宣传部,不过包括陈明信在内,所有人都没有特别在意,因为这类敏感的新闻稿件,如果没有上级宣传部门的批准,没有谁敢私自发出来。

方山县的万亩工业区正在轰轰烈烈地搞招商引资,一旦曝光方山县投资环境有问题,很容易引发撤资风潮。方山县委县政府不会容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连洛城市委,也会第一时间帮忙404,甚至追究媒体的责任。

谁知道次日的黄江日报头版就刊登了一篇名为【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的营商环境】的长篇社论——文章措辞表面比较温和,但绵里藏针,把讽刺、隐喻和挖苦的语言艺术玩到了极致。陈明信读完后大汗淋漓,爽快之极。

也暗自感慨,怪不得老话说不能得罪读书人,这种骂人不带脏字的本事太厉害了,甚至能直接左右历史的真相,譬如北宋开国功勋良将潘美,硬生生被戏文写成了一代大奸贼。

晚上黄金时段,黄江卫视播出了一档电视访谈节目【营商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虽然都没有提到方山县,但是就差念身份证号码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说的是方山县下面的某个乡镇。

黄江省宣传部下属的两大官媒一起发声,说明省宣传部是有意为之。那些小报记者和自媒体捕捉到这个信号后,为了流量和名气,纷纷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