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鄞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回应道:“景王兄莫急,我并非反对工程建设,只是凡事需从长计议,不可贸然行事,以免劳民伤财。”
二人在朝堂上你来我往,争论不休,各自的支持者也纷纷表态,朝堂上一时气氛紧张。最终,皇帝决定暂且搁置此事,待进一步调查后再做定夺。
此事过后,景王李逸尘认为顺王李承鄞是故意与自己作对,阻碍自己的计划,于是开始暗中谋划反击。他派人搜集李承鄞的把柄,试图找到其弱点。
而李承鄞也察觉到了景王的动作,他更加小心谨慎地行事,同时也在谋划着如何给景王致命一击。
不久后,边疆传来战报,蛮夷部落侵犯边境。景王李逸尘认为这是一个立功的好机会,便主动请缨,要求率军出征。他心想,若能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必能在朝中树立更高的威望,对争夺皇位大有裨益。
李承鄞得知景王的打算后,心中暗喜。他表面上大力支持景王出征,在皇帝面前对景王的英勇和谋略大肆夸赞,实则在暗中勾结边疆的一些将领,给景王的出征之路设置障碍。
景王李逸尘率领大军出发后,一路上遭遇了诸多困难。粮草供应时常出现问题,军队行进的路线也似乎总是被敌人提前知晓,遭遇了多次伏击。景王心中疑惑,但又找不到确切的证据证明是有人故意为之。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景王的军队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尽管景王指挥有方,将士们拼死抵抗,但仍伤亡惨重。最终,景王李逸尘凭借着顽强的毅力突出重围,但他也身负重伤。
当景王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朝中时,顺王李承鄞却早已在皇帝面前歪曲事实,将边境战事的失利归咎于景王的指挥不力。景王李逸尘得知后,怒不可遏,他不顾伤势,闯入朝堂,与李承鄞当面理论。
“顺王,你竟敢在背后使阴招,陷害本王!” 景王李逸尘指着李承鄞怒斥道。
李承鄞却装作一脸无辜的样子,说道:“景王兄,你这是何意?我一直都在为你说好话,你怎能如此污蔑我?”
皇帝看着二人争吵不休,心中不悦,下令让他们各自退下,待查明真相后再做处置。
景王李逸尘深知此次自己中了李承鄞的圈套,但他不甘心就此失败。他在养伤期间,更加紧密地联络自己的势力,准备寻找机会扳回一局。
而李承鄞也没有放松警惕,他继续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拉拢更多的大臣为自己所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中的局势愈发紧张,景王与顺王的明争暗斗也越来越激烈。他们都知道,这场争斗关乎着自己的未来,谁都不会轻易放弃。
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景王李逸尘与顺王李承鄞再次相遇。二人目光交汇,瞬间火花四溅。
“顺王,今日你我不如打开天窗说亮话,这皇位你我都想要,那就各凭本事吧。” 景王李逸尘冷冷地说道。
李承鄞微微一笑,回应道:“景王兄,你我皆是皇室子弟,自当为北唐的江山社稷着想,而非只想着自己的私利。”
“哼,说得好听,你所作所为,哪一件不是为了自己的野心?” 景王李逸尘不屑地说道。
就在二人剑拔弩张之时,皇帝突然驾到。他们二人立刻收起了脸上的怒色,换上恭敬的表情,向皇帝行礼。
皇帝看着他们,心中明白他们之间的争斗,但他并未当场发作,只是淡淡地说道:“朕希望你们二人能以大局为重,齐心协力辅佐朕治理好北唐。”
然而,景王李逸尘与顺王李承鄞都知道,他们之间的明争暗斗不会就此结束,这场皇位之争必将愈演愈烈…… 但究竟谁能最终胜出,成为北唐的新皇,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在景王的支持下,三皇子李逸云迅速崛起。他积极联络各方势力,争取更多的支持。而大皇子则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最终,在一场激烈的争斗中,三皇子李逸云成功登上了皇位。他登基后,立刻对景王李逸尘进行了封赏,任命他为丞相,辅佐自己治理国家。
北唐在三皇子的统治下,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与安定。百姓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景王李逸尘也因为自己的正确选择,成为了北唐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