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潭府厨房的时候,何大清也就学会了鲁菜和川菜的技艺,还多是当时的名厨。
这说明老何家其实还真有做厨师的天赋,他如此,他儿子何雨柱也是如此。
何大清离开谭家后也是很迷茫,不过凭着会几手谭家菜的功夫,还是在京城找到了工作。
之后娶了媳妇儿,有了何雨柱和何雨水,只不过媳妇儿在生何雨水的时候难产死了。
何大清的媳妇儿,就是后院龙老太太身边的丫鬟,因为何大清租住在院里认识的。
也是因此,龙老太太喜欢傻柱而不喜欢雨水,多少也和此事有关。
抗战之后,何大清应聘去了丰泽园做大厨,丰泽园在当时名厨汇聚,已然是四九城最知名的鲁菜馆。
1930年,北京京城“八大楼”之一的新丰楼饭庄的名堂栾学堂、名厨陈焕章辞职,带走了20位师傅,在同德银号老板姚泽圣、西单商场经理雍胜远出资5000块大洋的扶持下,选择了北京前门外煤市街南口济南春饭庄原址,开办了丰泽园饭庄。
‘丰泽’二字,象征菜肴丰饶、味道润泽之意。
只不过何大清在丰泽园没干两年,就遇上了股东之间的纠纷,今儿引发劳资纠纷,导致丰泽园歇业大半年之久。
那时候何大清刚刚买下了四合院正屋和耳房,手里已经没多少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