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惜,他不知道,这一次回去,回的不是龟兹。
下一场战争,战的不是敌国。
他被一道紧急的勤王诏书号令,带着安西都护军回中原平叛。
而他这一去,再也没能回到他的安西。
而他也没有死在叛军之手,最后被李隆基冤杀!】
“冤杀?”
“确实是存在这种情况的,朕看那李隆基晚年不只是昏庸糊涂,更不像是一个正常人啊!”嬴政不屑的冷笑道。
这样一位战功卓著的边镇大将,被冤杀而死,嬴政一点都不惊讶。
秦国灭赵,也只是略施小计,便让那昏庸的赵王撤掉廉颇李牧,换上了不知战阵的赵括。
“这些都是朕的大唐忠臣良将啊!混账李隆基,杀我良将,真是可恨啊!”
李世民咬牙切齿的骂道。
“本该守卫我大唐社稷,建功立业、名芳百世的将军们一个个都这样窝囊的死去!”
杜如晦接话道:“或许大唐衰落而至灭亡,也正因这安史之乱而做大地方吧?”
一个个拱卫朝廷的支柱倒下,失去了爪牙的狮子,还能让周边的豺狼恐惧吗?
恐怕狮群里的那些小崽子们,也要眈眈盯着那个位置吧?
【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必然的,可以说没有安禄山,也会有王禄山、张禄山......
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夕,已经积病已久的大唐早就如履薄冰。
在经济方面,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 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
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
杨氏兄弟姐妹五家,声色犬马,权欲熏心,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
例子虽然是杨氏一家,但这也反映了当时整个统治集团的腐朽奢侈。
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促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有功也不应如此挥霍无度啊!”刘彻感慨道,自己虽然晚年是奢靡了些,但也知错能改,始终没有犯下大糊涂,一个劲的莽下去。
他爷爷当初也开创了与百姓小康的盛世,自始至终也从未骄傲自满,至终也是俭朴如此。
【在阶级矛盾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
李隆基统治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把持朝政。
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
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