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又说了一件事,一下子就让崇祯心头紧张起来。

“民间一件做工稍微好一点的棉袄,现在卖到了10两银子!”

10两银子!

“是有人恶意在抬高价格?”

“不是,是棉袄的供给的确太少了。”

“不应该,我朝并不算太缺棉花,南方各省都有种植,棉衣的普及已经不错了。”

崇祯有些疑惑起来。

棉花的确在明朝开始普及,中后期一些平民都有棉衣穿。

而经历了这些年的新政,轻工纺织业大力发展,棉衣应该更便宜才对。

柳如是迟疑了一下,说道:“臣去做了一个小调查,调查的范围主要在大兴县和海淀新区,有棉衣穿的人的确很多,但大部分人穿的棉衣,棉含量并不多,是属于很便宜的那种。”

“少部分加厚的棉衣,价格非常昂贵,而达官显贵则热衷于穿貂皮大衣,尤其是最近两年,从关外进来的貂皮数量在剧增。”

“普通百姓的御寒,还是有些困难的。”

她又补充道:“当然,这是北京。”